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监察 » 正文

湖州: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日期:2018-06-22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章元星等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8
06/22
10:4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湖州 生态文明 环境治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发源地——湖州安吉县余村。
 
  六五环境日,湖州市在浙江省生态环保大会上接过了2017年美丽浙江建设工作考核优秀市奖牌,这也是这个市连续第6年获得美丽浙江(生态省)建设工作考核优秀等级。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近年来,湖州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战略不动摇,紧紧围绕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美丽湖州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多项荣誉花落湖州:2014年~2017年连续4年蝉联“五治共治”优秀市“大禹鼎”,并获“大禹鼎银鼎”。2016年,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市,成为全国国家生态县区全覆盖的生态市;2017年,湖州市成功创建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之一,成为全国同时荣获两项殊荣的地级市。2017年全市县控以上监测断面Ⅲ类以上水质比例达到100%,全面完成剿灭劣V类水,入太湖水质连续10年保持在Ⅲ类以上。2016年、2017年市区PM2.5浓度下降幅度连续两年位列全省第一,2017年较2013年下降43.2%,提前3年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在全省率先完成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任务,多次得到省领导的批示肯定。湖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已多年位列全省前列。
 
  ●绿色发展拓宽新路径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按照“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理念,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经济效益和形象品牌,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有效转化。
 
  做精生态农业。依托绿水青山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了休闲农业发展布局由分散向集聚、发展方式由粗放向集约、产品服务由低端向中高端三大转变,连续4年农业现代化发展指数列全省第一,成为全国第二个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地级市,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以上循环经济综合类试点示范县区全覆盖。2017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7万元、同比增长9.4%,城乡居民收入比1.715∶1,远低于全省、全国水平。
 
  做强绿色工业。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生态+”行动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入践行“两山”重要思想加快推进湖州绿色发展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环境资源利用水平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措施,引导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优势产业绿色化改造,着力推动发展质量更好、速度更快、效益更高。全年累计淘汰低小散重污染企业4046家、完成整治352家、搬迁入园33家,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污染治理水平有效提升。目前,三次产业结构从8∶54.9∶37.1调整到5.6∶48.1∶46.3;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43.7%。
 
  做优现代服务业。深化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引导全域旅游差异化、特色化和一体化发展,实现“处处是风景、路路是景道、村村是中心”的全域旅游大格局。到2017年底预计累计市级美丽乡村建成620个,创建率达89.3%,洋家乐、农家乐、渔家乐等民宿经济蓬勃发展。注重美丽经济转化,预计2017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同比增长15%,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15%,真正在践行“两山”理念中让人民群众获得更多“生态红利”。借助生态优势,吸引了一批高层次人才来湖投资兴业,目前遴选资助领军型创业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项目790个,带动引进高层次人才8204人,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18名,省“千人计划”人才178名。
 
  ●环境治理取得新成效
 
  坚持把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作为突破口,多措并举,铁腕整治,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重拳治水。围绕“河长制”、剿灭劣五类水、清淤治污、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重点,强势推进“五水共治”。全面完成1752个挂号小微水体的整治销号工作,并对4733个水体开展深化提升整治。通过有效治理,全市820个问题水体变成“小微景点”。 全市省级“清三河”达标县区覆盖率达到100%。在全省率先启动渔业养殖尾水治理工作并得到省委书记车俊的批示肯定;温室龟鳖养殖实现全域“清零”。
 
  攻坚治气。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治霾318”攻坚行动,立足自身、主攻内因,聚力“治扬尘、治废烟、治尾气”,重点解决了18项具体突出问题。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黄标车淘汰;已累计淘汰燃煤小锅炉6641台,全市10蒸吨以下高污染燃料小锅炉实现“清零”;所有水泥熟料生产线脱硝、除尘改造实现全覆盖;有证餐饮企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达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33%。
 
  有效治土。重点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详查工作,启动东亚蓄电池厂原址等污染地块修复工程。固废监管切实加强,研究制定《提升危险废物管理水平防范环境安全风险的若干意见》,全面提升危险废物和一般工业固废的全过程监管水平;开展危险废物“存量清零”行动,全市4981吨危险废物存量完成清运处理。
 
  铁腕治矿。严格推进矿山综合治理,率先开展绿色矿业示范区建设并全部创建市级以上绿色矿山,其中“国家级绿色矿山”8家,占全省总数的38%。矿山企业由612家削减到51家。湖州市被列为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以生态修复为重点对关停矿山进行全面治理,释放了环境与经济的“双重效益”。
 
  持续治违治乱。深入推进“三改一拆”,全年累计拆除违法建筑1245万平方米。全面整治“脏乱差”等问题。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初步构建了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置的管理运行体系,城乡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治理,全市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削减,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大主要污染物均超额完成省下达减排任务。2017年,湖州市生态满意度测评名列全省第三。
 
  ●从严监管形成新常态
 
  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总体思路,多管齐下,规范约束,努力形成不敢违的震慑、达到不能违的约束、实现不想违的自觉,不断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严格区域环境准入。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的约束作用,建立项目环评审批与规划环评、现有项目环境管理、区域环境质量联动的“三挂钩”机制,专门成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查委员会,严格把关,规范实施。创新实施环评中介机构服务“最多跑一次” 改革全过程管理十条意见,从严管理技术服务,提升高质高效;全面启动长江经济带战略环评“三线一单”试点工作。
 
  压实企业主体责任。有效推进环保费改税,通过经济刺激手段着力解决环境保护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进一步推动企业排污责任的有效落实。开展第二轮排污权有偿使用,实现企业全覆盖,完成643家企业排污权审核,涉及交易金额9918万元,实行重污染行为排污权强制。推进全市环境污染责任险工作,对八大行业实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通过事前风险评估、事中环境体检、事后损害鉴定,切实降低企业污染风险。
 
  从严开展执法监管。在全省率先建立环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联动机制,实现公检法部门驻市、县区环保局联络室全覆盖,市、县区两级法院全部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开展“天网”系列环保专项行动,形成执法监管的强大震慑。2017年,全市累计责令或限期改正违法行为816家,处罚环境违法企业461家、金额2885.6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54%和11.31%;按日计罚两件、查封扣押213家、限产停产10家,移送适用行政拘留环境违法案件49件、行政拘留43人;涉嫌环境违法犯罪29件、刑事拘留40人,刑事案件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29%。
 
  ●制度保障构建新体系
 
  坚持效果导向,注重理念引领,构建了立法、标准、体制“三位一体”的制度保障体系,实现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的不断创新。
 
  推进地方立法。在《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条例》的基础上,又颁布实施了《湖州市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规定》《湖州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目前正在起草制订美丽乡村建设管理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河道管理条例、滨湖一体化建设发展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切实强化了美丽湖州建设工作的法治保障。
 
  深化标准建设。湖州市是经国标委批复的全国生态文明标准化示范区,分别与国家和省标准化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力争到2019年底前率先建立完善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标准体系,一批重点领域重点标准上升为团体标准、地方标准或国家标准。专门成立湖州市生态文明标准化研究中心和中国美丽乡村标准化研究中心,推动成立全市首个市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7年正式发布《湖州市生态文明标准体系编制指南》市级地方标准。
 
  健全问责体系。深化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全面履行生态环保责任。制定《湖州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操作办法》,细化分解部门责任清单,明晰目标任务、责任要求和追责情形,实行领导干部生态环保“一票否决制”和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