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治理 » 土壤修复 » 正文

“土十条”的市场蛋糕究竟有多大

日期:2015-12-09    来源:法治周末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5
12/09
16:0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土十条 土壤污染 土壤修复

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处张旭辉表示,作为纲领性文件的“土十条”只是起指导性作用,不会为市场带来爆发性的增长。土壤修复产业要想迎来质变,还得期待土壤环境保护法的颁布。

“十三五规划”中提到的“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将完成最后一块拼图。

在11月29日举办的第四届环境保护年会上,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透露表示,“土十条”即将推出。“土十条”即《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行动计划》,由发改委、环保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多部委联合制定,被列为环保部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要想解决“久难治愈”的土壤污染问题,“土十条”需要防治结合,既要降低当前的土地污染,又要将已经污染的土地修复好。

随着“土十条”出台日期的临近,相关的市场行情也是水涨船高。环保部通过运用国际通行模型,对“水十条”影响做的预测评估,土壤修复市场带动的投资规模超过5.7万亿元。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预测,未来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的规模应该会达到10万亿级别。

“在融资难、标准缺失等因素的影响下,环保企业难以发挥出积极性,这一行业仍然缺乏清晰的盈利模式。”聂日明在分析后认为,仍然需要冷静看待土壤修复市场。

环保部长列出解决时间表

“要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坚决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环保部长陈吉宁11月30日在《经济日报》撰文指出。

环保部长将土壤污染防治称为战役,这样的说法并不夸张,因为我国的土壤污染现状确实“触目惊心”。

2014年4月17日,环保部和国土资源部联合发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以下简称《公报》)。这份国家层面首次披露的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土壤点位超标率更是高达19.4%。

同年发布的另一份报告也显示,耕地污染的现状令人担心。

[pagebreak]

2014年5月24日,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土地整治蓝皮书》显示,中国耕地受到中度、重度污染的面积约5000万亩,很多地区土壤污染严重,特别是大城市周边、交通主干线及江河沿岸的耕地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严重超标,造成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据测算,当前每年受重金属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相当于4000万人一年的口粮。

今年发布的《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2》再次显示,在我国现有的20亿亩耕地中,有相当数量耕地受到中度、重度污染,土壤点位超标率接近20%,大多不宜耕种。

但更加让人忧虑的是,土壤污染的现状一直未能得到缓解。

《公报》显示,表层土壤中无机污染物含量增加比较显著,其中镉的含量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增加,在西南地区和沿海地区增幅超过50%,在华北、东北和西部地区增加10%至40%。

对于这一多年以来都未能解决的“顽疾”,政府寄希望于“土十条”这一剂猛药。

“协同推进污染预防、风险管控、治理修复三大举措,着力解决土壤污染威胁农产品(000061,股吧)安全和人居环境健康两大突出问题,到2020年,全国土壤污染加重趋势得到遏制,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农用地土壤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陈吉宁列出了解决问题的时间表。

聂日明认为,要想彻底有效地保护土壤,需要从降低土地上承载的人口来入手:

一方面,放弃地区间经济均衡发展的思路,允许非农劳动力、工业企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可以解决工业和非农劳动力造成的污染和生存的双重难题。同时,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集聚水平也有能力承担防治污染带来的成本。

另一方面,改变目前的小农经济状况。政府应当在户籍、新增就业岗位等方面为农业劳动力向城市非农劳动力转移创造便利条件,进一步推进城市化水平,吸纳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农业劳动力进一步减少,人均耕作的耕地数量提高,鼓励土地使用权流转,通过集约化经营,加强管理、合理施肥与轮作,提高生产效率,这时顺势提高粮食生产质量标准,也不会危及农民的吃饭问题。

土壤修复资金缺口大

据媒体报道,“土十条”已获国务院审核通过,内容包括把土壤污染分类进行监管治理和保护,投入治理资金的数量、治理的具体措施、争取到2020年土壤恶化情况得到遏制等,文件有望在年底前正式发布。

5年的时间,遏制全国土壤恶化——不仅是受到中、重度污染的5000万亩耕地,难度可想而知。

[pagebreak]

事实上,即便是2011年发布的《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也未能将我国的土壤修复项目推向一个显著的高度。

江苏省(宜兴)环保产业研究院今年8月18日发布的《2015?土壤修复市场年中盘点》显示,截至2015年6月1日,我国(大陆地区)今年正在开展的土壤修复工程类及调查评估类项目总计19项,投资金额约16.5亿元。将这两个数据分别与2013年的28项和15亿元对比后发现,2015年,全国土壤修复项目仍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并未出现跳跃式发展。

修复项目平稳发展的背后,是我国仍然处于初始阶段的土壤修复行业。

《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2》称,我国耕地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刚刚起步,发展较慢,还远未形成规模和产业化,与先行国家和地区比总体差距很大。其中有几个关键的问题仍亟待破解,包括法治建设、规划引领、技术创新、标准规范和资金保障。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土壤污染修复产业产值,尚不及环保产业总产值的1%。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重达30%以上。20世纪90年代,美国用于污染土壤修复方面的投资约1000亿美元。

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委员会秘书长刘阳生认为,目前,我国土壤修复产业发展条件还不具备,尚未起步,发展还需要冷静、科学、理性。

土壤修复产业产值不高的背后,是难以填上的巨大资金缺口。

“搞环保就是一个花钱的活动,如果说水和气是万亿元规模的投入,那么土壤可能就是几十万亿元乃至更多的投入,这个认识已经在业内称为一种共识。”上海实朴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进撰文指出。

去年,曾被称为“中国汞都”的贵州万山特区拟投资20亿元对4783亩污染耕地进行修复。去年7月的报道显示,当地官方已于2013年底上报国家环保部,尚待评审通过。然而时至今日,仍未在媒体上见到最新进展。

“一般来说,一个污染场地的修复都需要上亿元的资金,那么保守估计我国场地修复的资金大体上可以达到五六千亿元。”在去年举行的第三届中国环境修复发展战略论坛上,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广贺表示。

[pagebreak]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实施管理处处长贾文涛认为,我国土壤污染形势严峻,治理与修复自非朝夕之功,需要海量的资金做支撑。

“解决土壤污染修复治理所需资金问题,单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建立健全融资机制,强化污染主体责任,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进来,保障土壤治理与修复工作稳步持续推进。”贾文涛说。

企业仍需谨慎对待

2011年发布的《全国土壤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拨出300亿元用于全国污染土壤修复,针对城市历史遗留污染土地,中央将给予30%至45%的财政补助。

政府希望借此途径来吸引社会资金的办法,也延续到了“土十条”的思路中。

为了解决资金困难的问题,国家正在酝酿一系列鼓励政策,促进和规范土壤污染治理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并逐步将土壤污染防治领域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包括财政、税收、贷款优惠等内容。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院长张益表示,随着治理和监管的逐步加码,除了我国土壤污染恶化情况将会逐步缓解外,随之带来的产业红利也将逐步释放。张益认为,明年的市场规模有可能超过300亿元,未来我国土壤修复市场的规模应该会达到10万亿级别。

与此同时,众多企业也在几年前开启了掘金之路。2013年,全国土壤修复领域企业就已增至500多家,产值达140亿元。而据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重金属污染防治与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去年掌握的信息来看,企业数量就已经超过了1000家。

对于土壤修复市场的向好行情,乐观者有之。

“对于既有的污染场地和职责不清晰的,还需要政府买单,或者谁受益谁分担;但更多的新的土壤管理,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将会得到贯彻,污染者付费将得到强化。同时考虑到环境污染治理的费用往往都非常巨大,环境污染保险的引入可以降低企业的风险。成千上万家的企业都将关注自己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预防和日常管理,必将创造一个繁荣和有序的市场。”杨进认为,未来土壤修复资金将完成从政府驱动到企业驱动的转变。

而谨慎的观点是,数万亿元的规模现在看来仍未成型,企业仍需谨慎对待。

中国环境修复产业联盟秘书处张旭辉表示,作为纲领性文件的“土十条”只是起指导性作用,不会为市场带来爆发性的增长。土壤修复产业要想迎来质变,还得期待土壤环境保护法的颁布。

当下,土壤修复产业的项目集中度较高,只有少数成立早、规模大、运营好的企业承接了大部分项目,其他几百家企业的生意并不理想。张益在去年的“2014(第八届)环境技术产业论坛”上指出,在未来五年,土壤修复市场将形成高集中度的业态,只有同时拥有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成套设备、强大的投融资能力与工程管理能力和良好的政府背景与灵活的内部机制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

“与矿区等地区的污染土壤修复不同,耕地修复有着特殊性,一亩耕地的修复可能需要花数十年才能实现成本的回收,不可能像场地修复后用于商用土地,从而快速实现成本的回收与盈利,这就导致社会资本不敢轻易投入。”聂日明对记者指出,在商业模式不明朗的情况下,数万亿元的预测,意义并不大。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