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治理 » 土壤修复 » 正文

李桂芬:让“生病”的土壤恢复健康

日期:2016-03-15    来源:中国国土资源报  作者:李桂芬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6
03/15
13:3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土壤污染 污染治理

“没有安全优质的土壤,哪有放心的菜篮子、米袋子、水缸子?‘毒地’上建起来的房子,再漂亮也不是安全的家。”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周建民的发言令人警醒。

无独有偶,全国政协委员唐明也忧心忡忡地指出,“黑土变毒土,土壤污染致粮食年产减少100亿公斤”。

说实话,土壤污染本不是什么新鲜话题。然而,在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的今天,它犹如一块疮疤令人触目惊心。两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指出,目前,我国重度污染的土地在1%左右。土壤污染是一种隐性污染,它通过蕴含其中的水和生长其上的生物给人类带来危害。一些见诸报端的“地方病”和“癌症村”,多是土壤污染的极端事例。“生病”的土壤威胁着我们舌尖上的安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治理土壤污染刻不容缓。

然而,土壤污染治理又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国中央财政投入300亿元来修复污染的土壤,但还远远不够。专家测算,仅我国重金属污染的耕地,即使采取成本最低的植物修复法,每公顷修复成本需要30万元,全部所需资金将高达6万亿元。资金缺口巨大,加上一些地方缺乏有效手段减少土壤污染,致使土壤污染有愈演愈烈之势。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当务之急是从源头预防抓起。应采用立法等硬约束手段来加以管控,既要控制排放废弃物污染耕地,同时也要明确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对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治理。一些地方开展土壤定期监测,对防治土壤污染十分重要。国土资源部门已在倾力开展这一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直到全国形成一个落实到基层、层层负责的土壤污染监测体系,相信定会使土壤污染防治取得成效。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治理土壤污染也不能一蹴而就。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让“生病”的耕地恢复健康是可以期待的。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