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3月17日,“纲要”正式发布。
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份长达6.6万字、共分为20篇的“纲要”对未来5年经济社会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部署。与以往相比,绿色发展成为贯彻“纲要”通篇的主基调,无论是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的确定,还是各篇章内容的阐述,以及在“加快改善生态环境”篇章进行专门论述,都无一不体现出绿色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性。
尤为值得注意,其中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应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达标运行,城市、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85%。
无疑,新一轮顶层设计必将释放前所未有的治水空间。E20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指出,城镇化率从54.77%提高到60%,将导致城镇人口从6.02亿提高到6.59亿,这使得一个城市需要配备更多的污水处理厂。按照粗略测算,全国大概需要扩建4000万吨的污水处理,2020年达到2亿吨,该部分领域的市场规模大约为880亿。
据公开资料,国务院2012年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曾提出,截至2015年城市污水处理率要达到85%,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70%。2015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勇对“十二五”规划中节能减排工作的完成情况作出回应时表示,完成目标“比较乐观”。
在众多业内人士看来,作为环保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十三五”期间水处理产业将步入一个细分领域日益林立的多元格局。除膜技术领域之外,海绵城市、农村水环境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地下水修复、工业零排放等细分子行业都将在顶层设计中被重点提及。
显然,这些行业的政策、技术及社会环境都将在未来几年走向成熟,其所蕴藏的巨大市场体量也将逐渐得到进一步释放。在此过程中,将出现大量“从0到1”以及“从1到n”的创业及投资机会。从新三板挂牌环保企业极其丰富的业务形态和商业模式可以看出,有众多的中小型水务企业正在新兴产业的土壤上茁壮成长。
而从业界一系列投资与并购举措来看,大中型水处理企业也正对这些新兴市场进行积极的布局。这些细分领域将成为未来几年各类型各体量环保企业进行竞争及合作的重要舞台。
“并购总要停下,最终需要消化和整理。”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认为面对巨头通吃的时代,资本规模也并非决定性因素。资本对治水领域过高的预期带来的虚火,对行业发展并不健康。不过,更多资本的进入对于水处理领域的市场化进程而言,也有其积极一面。
水务领域最初草莽一片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依靠壁垒保护的企业退场只是时间问题,行业生态将要出现更为急剧的变化。拥有建立在技术、产品质量上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一家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才是至关重要的。
“风口”既能让你扶摇直上,也将摧枯拉朽。在机遇已然来临之际,下一个弄潮儿会是谁,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