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绿水盈江。2016年的秋天,淡妆浓抹总相宜的杭州,将迎来第十一次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届时,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美丽杭州”将向我们迤逦走来。
3月23日,浙江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赵一德率团参加杭州在博鳌亚洲论坛活动期间举办的“办好G20,当好东道主”城市推介会、“走向G20—杭州之夜”等系列活动。会上,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和G20峰会筹备情况,成为嘉宾关注的热点和媒体追逐的焦点。
赵一德在推介会上说——
杭州恰如一部历史人文的经典藏书,有着千年古都的独特韵味、东方文化的别样精彩。
杭州恰如一首潮起潮涌的时代赞歌,有着引领潮流的独特韵味、创新发展的别样精彩。
杭州恰如一座美丽华贵的人间天堂,有着流光溢彩的独特韵味、协调发展的别样精彩。
杭州恰如一幅钟灵毓秀的山水画卷,有着道法自然的独特韵味、绿色发展的别样精彩。
杭州恰如一条联动联通的宽广纽带,有着海纳百川的独特韵味、开放发展的别样精彩。
杭州恰如一道温暖如春的最美风景,有着幸福和谐的独特韵味、共享发展的别样精彩。
初夏杭州,著柳风柔,烟绿生树,诗画江南。为呵护好这一方山水,多年来,杭州坚持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路,在时间的卷轴上,不断描绘“美丽杭州”的“新富春山居图”。
由此,“治气、治水、治废、治土,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项举措‘真金白银’、掷地有声,将逐步推动‘美丽中国’的愿景成为现实,这也为建设‘美丽杭州’提供了强劲动力。”杭州市市长张鸿铭如是说道。
治气篇 全力造就“西湖蓝”
以“防、治、建、管、倡、保、考”的七字治气方针为统筹纲领,杭州早已蓄势待发,做好大气治理文章。
立足于“防”,加快落实相关制度。贯彻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制定实施杭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实施细则。加快完善市级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体系和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规划环评与建设项目环评联动机制,设置并严格执行新项目、新园区的能耗、减排、产出、科技生产力等准入指标。严控煤炭消费总量,将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作为建设项目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把煤炭减量替代作为新建项目通过节能评估的前提条件。坚持区域综合防治与属地治理并重,努力减少雾霾污染。
着力于“治”,全面推进“五气”治理。推进汽车尾气治理,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管理,完成两万辆黄标车和主城区1136辆黄标公交车的淘汰,加快提升油品。推进烟尘废气治理,加快无燃煤区由主城区向萧山、余杭和5县(市)推进。推进热电、水泥企业的脱硫、脱硝工作,强化对已有脱硫、脱硝治理设施的监管。推进工地扬尘治理,做好主城区40个降尘监测点的数据发布工作。积极协调建委、城管等部门加强扬尘控制。推进有机废气治理,开展11个有机废气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调查摸底工作,加大对VOCs治理工程的补助力度。推进餐饮业油烟治理,加强对餐饮企业油烟排放的监管,在主城区重点餐饮单位安装油烟在线监控装置,保障油烟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行。
统筹协调“建、管、倡、保、考”的实施。规范“建”设,即遵照生态规划,严控开发强度。严格控制“六条生态带”开发,推进“五区一园”建设,进一步加大城区绿化面积。严格监“管”,即按照打造“最严”品牌的要求,建立公安环保执法队伍,开展严格的环境执法专项行动,让污染企业无所遁形。广泛“倡”导,即积极提倡科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导向,营造有利于工作的良好氛围。引导“保”护,即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引导公众在雾霾天气时有效地自我保护。加强“考”核,即进一步加强雾霾治理措施,加大雾霾治理成效考核比重,督促各地政府及部门加大“治气”的力度。
[pagebreak]治水篇 五水共治成绩斐然
水,生命之源,杭州之脉。
截至2015年年底,杭城84条137公里河道全部摘掉了“黑臭河”的帽子。其中,余杭18条,萧山21条,下城3条,江干18条,拱墅8条,西湖3条,滨江3条,经济开发区1条,富阳2条,大江东7条。
为打好“清三河”攻坚战,2015年杭州治水办强势推进创建“零直排区”工作,先后在拱墅、西湖、江干三次召开现场会安排工作部署。各区县因地制宜,运用截流沟、渠、管、井、站等多种末端节流方式,以及生态床和生态系统再造等技术手段,有力推动了“零直排”工作。
据公开资料,全市2015年共排查出拟整治污水排放口7008个。截至12月底,已完成6267个污水排放口整治。其中江干已完成1080个、余杭已完成1951个、西湖已完成1212个。十号河、花园桥港、三墩港、罗家斗河等众多曾经的“黑臭河”华丽变身“景观河”。
“治污水”的成效除了用主观感受以外,更重要的是用科学数据来检验。七格污水处理厂日进水量增加10多万吨,这说明污水到管道里去了;同时,运河作为地表水质改善的晴雨表,最近监测显示,杭州运河出境断面污染物浓度全面下降。这也佐证了“治污水”取得的明显成效。
如果把河道比喻成城市的动脉,那么分散在广袤土地上的沟渠、溪流无疑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沟渠、溪流的水臭了,大江大河的水也会污染。杭州还自我加压排查出7500条小沟小渠和7060个小塘,进行清单式销号管理。
“只要是和水相关的水体、水系,我们都要进行治理,巩固治污水的长效成果。”市治水办业务一组副组长冯佳波说,2016年G20在杭州举办,市治水部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巩固全市城乡黑臭河和垃圾河的治理成果,狠抓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建设,确保黑臭河不反弹。
青山绿水 喜迎G20
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10年来,浙江把美丽浙江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护美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不断丰富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之间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
早在2002年,杭州就提出了“环境立市”战略;2003年,颁布实施《杭州生态市建设规划》;2009年,杭州被列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之一。
2011年,推出《杭州市“811”生态文明建设推进行动方案(2011-2015)》《2012年杭州市生态文明建设十大行动计划》;2013年,提出“美丽杭州”建设,全面启动美丽杭州建设工作。
近年来,杭州市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环境综合整治和民生保障工程,为创建国家级生态市加分不少,也让早日实现“西湖蓝”成为了可能。
全面加强水和空气污染综合防治。2015年,杭州列入考核的地表水均达到Ⅲ类水质标准,11个县级以上的饮用水源地水质始终保持良好以上。主城区已基本完成“无燃煤区”,去年全市煤炭少烧了120万吨。同时推行机动车“双限”、高污染车淘汰、机动车环保分类标志管理、加强油气综合回收治理等,截至去年底,累计淘汰高污染车辆12.37万辆。
实施西湖、西溪湿地、运河、湘湖等综保工程和市区道路(河道)综合整治、“清静工程”、“四边三化”专项行动、大江东(江海)湿地保护整治、“三江两岸”生态景观保护与建设等一系列生态重点工程,累计投入上千亿元,进一步保护提升了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显然,浙江的“绿水青山”已准备好了迎接来自世界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