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杭州仍在路上。一方面,“五水共治”成就有目共睹;另一方面,面对粗放发展模式累积下来的生态欠债,“五水共治”任重道远。关键的节点,尤需继续奋进、狠抓落实,将“五水共治”全面推向“十三五”。
“杨柳堤岸翠含烟,碧湖涟漪荡香帆”。三月的杭州,春色满目,山水相容。西子湖畔、钱塘江边、京杭大运河旁,因水而名的杭州共有大大小小3233条河道,在城市间纵横交错。水是人类生命的源泉,也成为了杭城发展的底色。
2014年浙江省在浦阳江上打响了“五水共治”的第一枪,两年的时间里,以“治污”先行为契机,整治黑臭河5100多公里;以“治水”促转型升级,累计关停高能耗企业2250家;坚持“水岸同治”,拆除违法建筑4.82亿平方米;形成五级联动“河长制”体系,各级河长共19310名……
如今的之江大地,水环境得到了全面改善,钱塘江流域全面消除五类水、浦阳江流域污染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全省221个地表水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总比占72.9%。水清、河畅、岸绿、景美随处可见,散发出了江南水乡的新韵味。
将黑臭河整治进行到底
杭州市区曾有多少条黑臭河?2012年,杭州市城管委河道监管中心对杭州绕城以内的城市河道进行过一次调查摸底,排查出113条黑臭河道,到2014年已完成102条黑臭河整治。
2015年,杭州又自我加压,列出84条黑臭河整治任务,将黑臭河整治进行到底。这84条“摘帽”河道中,上塘河水系就超过了半数。
上塘河是杭州重要水系之一,流经杭州的拱墅区、下城区、江干区、余杭区等,边界交错、水情复杂,是治理的难点重点。
相关区政府和部门对上塘河水系的黑臭河一一现场踏勘,分析水质黑臭原因,探查污染源头,制定“一河一方案”进行整治。
北祥符街道的园中河,河道长1359米,其中470米河道位于星桥村内。整治前,河道两岸违法建筑乱搭建、污水直排、水质恶化。
2015年5月上旬,杭州基本完成园中河两岸拆违综合整治工作,共拆除65户近两万平方米违法建筑,关停违法经营户33家,清退330间出租房。治理后的园中河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等3项指标均下降八成以上。
同时,杭州市在黑臭河道重要节点设置水质监测断面,每月监测水质,综合分析水质变化。2015年底,这84条黑臭河道全部通过治理验收,实现了城市河道基本无黑臭现象的目标。
首要任务是清淤
转眼间,“五水共治”已进入第三个年头,河湖库塘清污(淤)是2016年浙江全省“五水共治”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日,杭州市召开河湖库塘清污(淤)工作现场推进会。来自市各区县(市)治水办、水利、城管战线的60余名干部参观了余杭区郁宅港清淤工程、下城区长浜河淤泥干化处理及绿化利用示范工程,互看互学,积极推进全域清污,保障G20峰会水环境。
下城区长浜河清淤项目全长1777米,宽8米—30米。下城区结合利用河道附近长城机电市场拆除后的闲置场地,搭设三级沉淀池实现泥水初步分离,脱水后的淤泥进一步干化后将用于场地绿化。
余杭区郁宅港长度4.61公里,河道宽度25米—40米。被列入2014年黑臭河整治计划后,曾经实施水中清淤,由于清淤、截污工作均不彻底,河道水质存在反弹迹象。为此,去冬今春余杭区再次实施郁宅港清淤项目,工程采用断流干水作业,以彻底清除河底淤泥,同时在全线排查沿河排污口及埋全管的基础上实施岸上截污。泥浆由泥泵吸取,管道输送至附近的废弃鱼塘,待自然风干脱水后,既可以用作肥田,也可以用作堤防拼宽、市政道路、废弃场地或废弃矿区填埋。
“2015年,杭州整治完成84条137公里黑臭河,污水零直排,整治或封堵6267个排污口,全市基本消灭‘垃圾河、黑河和臭河’。污水的来源被截断了,但长年累月淤积在河道底层的淤泥一到夏天就会翻腾上来,污染河水、气味难闻。因此,2016年,杭州市将清淤作为‘五水共治’工作的首要任务。”市治水办专职副主任徐青山说。
[pagebreak]目前,杭州各县(市、区)已全面启动河湖库塘清污(淤)的调查摸底和计划编报工作,加大了“十三五”期间的清淤工作量。截至3月底,2016年全市累计完成清淤60余万立方米。
根据计划,我市将确保在2020年实现河道淤泥全域清除,污泥处置全程规范,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建立,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美好水环境的“获得感”。
持续发力 深处着力
毋庸置疑的是,近年来浙江坚持把“五水共治”作为转型升级组合拳中的关键突破口,努力走出了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但既有成效之余,离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群众的期待、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有差距。差距正是我们的短板,需要持续发力、深处着力之所在。
“标本兼治、水岸同治、城乡并治”的要求尚未完全实现。省委省政府在充分肯定“五水共治”治出秀水美景、治出发展后劲、治出法治意识、治出干部新风、治出百姓口碑的同时,提出了“标本兼治、水岸同治、城乡并治”的新路径和七年“三步走”的新部署。
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做“减法”,即整治落后产能的共识已经形成,壮士断腕的决心已经下定。
在做“加法”上,省委省政府谋划了“浙商回归”、“特色小镇”、“七大万亿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互联网 ”等布局,但从全省来看,各地扩大有效投资的进展参差不齐,经济质量和效益不高、传统产业提升不快、新兴产业占比不高。
在做“乘法”上,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尤其是除杭州、宁波等一线城市外,其他设区市和县市区的中心城市集聚功能偏弱,人才、科技、金融、公共交通等资源要素支撑总体不足。
在做“除法”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尚未全面破题,还要下大力气消除无效供给、改造落后供给、创造新的供给、释放需求潜力,引导资源更有效配置,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
由此,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是“治水之本”,只有坚持“绿色引领发展、整治倒逼转型、提升促进升级”,实现整治、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生态经济、生态产业并举,才能实现清算水污染历史欠账和现实增量发展的齐头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