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率先实施环保“党政同责”,任内生态出问题,当期、终身责任都追究;全力构筑法治时代,监管重点由企业变为政府,督察结果影响干部考核和任用。显然,用最严格的制度力保青山绿水,福建始终砥砺前行。
经济形势严峻,局面复杂。这是中国刚刚走过的2015年。
GDP总量实现2.59万亿元、同比增长9%,继续位居东部沿海前列。其中GDP总量比“十一五”末净增1万亿。这是福建刚刚走过的2015年。
相比5年前,全省单位GDP能耗从0.666吨标准煤/万元下降为0.531吨/万元,降幅达到20.2%,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福建“十二五”单位GDP能耗下降16%的任务。2015年,全省减排目标全面完成,其中:COD减排3.2%(目标0.5%),氨氮减排4.7%(目标0.5%),二氧化硫减排5.1%(目标持平),氮氧化物减排7.9%(目标1%)。
同时,“十二五”以来,福建省通过实行财政奖励、差别电价等政策,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福建省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工信部下达的“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
加强环保督查问责
与此同时,来自福建省政协关于加强小流域水质监测与治理协商会上的公开消息称,近年来,福建省推行“河长制”,进行流域内水环境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但小流域污染日趋严重,干流优质水比例下降。下一步,福建省将明确治污主体,加强对相关市县的环保督查,完善监测网络,遏制水质下降趋势。
据福建省环保厅近期对闽江流域的抽查显示,作为闽江“毛细血管”的部分支流堵塞脏乱,干流水质也有所下降。其中,12个县(市、区)的30个小支流断面中,劣五类水质比例占到一半,优质的一二类水比例呈下降趋势,比2014年下降4%。
福建省环保厅厅长朱华指出,相关部门将尽快出台《福建省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拓展方案》,力争通过5年努力,到2020年全省10公里以上小流域全部纳入监测范围。严格落实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河长制”,以水质结果论英雄,建立污染企业“黑名单”制度,力求今年年底前有效遏制小流域水质下降趋势。
福建省省长于伟国表示,治理小流域水污染是各级政府应有的职责,要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完善“河长制”,建立河道档案,逐条流域治理。更要强化监管问责,把河道清洁度作为各级干部综合评价的重要依据,综合运用行政和舆论的手段,对水质长期较差和持续下降的地方,加大媒体曝光力度,主要责任人要约谈督办,层层传导压力。
[pagebreak]耕好“责任田”
事实上,早在2015年10月,“清水蓝天”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就已展开,短短1个多月,查实并移送公安涉嫌污染犯罪案件58起,实施行政拘留强制措施案件158起。2016年2月,针对危废污染的“清水蓝天”第二季执法行动亮剑,查处涉嫌污染刑事犯罪46起。
“长期以来,取证难、认定难是环保部门查办环境犯罪刑事案件的瓶颈。”省环保厅总工程师许碧瑞称,有时环保执法已查实涉嫌污染犯罪,但在移送公安过程中,违法排污单位破坏现场、毁灭证据,造成公安机关后续侦查困难。现在环保、公安同步介入,可以防止证据灭失。同时,两部门的现场证据可以相互支撑。此外,在排查过程中,违法企业主如果不配合甚至逃跑,公安机关可以依法实施传唤和讯问。
为保持联动常态化、制度化,目前,省环保厅与省公安厅已制定3项制度,即联动执法联席会议制度、联动执法联络员制度、重大案件会商督办制度。同时,建立了一系列机制,如案件移送机制、紧急案件联合调查机制、案件信息共享及奖惩机制等。
环保将不再只是环保部门的事情,而是各级部门的分内事。根据环保“一岗双责”规定,40多个相关部门都有明确的环保职责。无疑,“环保不能仅靠口号靠重视,更要靠制度靠落实。未来五年,我省将把生态环保纳入制度化轨道,建立制度体系,扎紧制度笼子,真正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许碧瑞表示。
生态红线守住环境底线
沿着厂区道路蜿蜒前行,抬眼是隆隆滚动的煤炭传输带、钢花四溅的炼钢高炉和高耸入云的炼焦烟囱;车窗外是茵茵的绿树、盛放的花朵和一畦畦清澈的碧水。不是亲眼所见,一定不会相信这里是一座有着近60年历史的大型钢铁企业。
“要是早些年来三钢,我还不敢带你们到厂区里参观。那时焦炉车间烟囱冒的是黑烟,工厂上空经常罩着一层黑云。”说起环境治理前后的福建当地知名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曾兴福感慨很多。该企业与三明市区一河之隔,治理前工厂的粉尘和黑烟让对面的市民怨声载道。钢铁企业的污染物主要为二氧化硫,而国内当时的脱硫技术尚不过关。省市两级政府和三钢下决心在脱硫技术上加以突破。
环境治理没有资金和政策不行。仅有资金和政策,没有铁腕手段也不行。为杜绝一些地方和企业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打擦边球、躲猫猫的情况,福建省早在2014年9月划定了全省生态功能红线并建立了全省生态功能红线划定工作联席会商制度和定期调度通报机制,将9个陆路类型和10余个水域类型纳入最严格的管控。
福建省环保厅厅长朱华表示,生态功能红线是全省生态安全的底线,在确保省域重要生态功能区、敏感区和脆弱区纳入红线管控的同时,福建正在将市域和县域的重要生态区域一并纳入并实现全省生态功能红线保护。“一张图管到底”,红线一旦划定,就要确保保护面积不减少、保护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退化、管理要求不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