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治理 » 土壤修复 » 正文

如何上演绝地反击 土壤检测青睐第三方

日期:2016-06-16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6
06/16
10:3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第三方治理 土壤修复 土壤污染防治

5月31日,国务院颁布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土十条”),引起了舆论广泛关注。有专家表示,“土十条”的颁布,可以说是完成了“十三五”环保领域的最后一张拼图。

环保部对此解读称,“土十条”将推动形成土壤污染防治产业链,规范土壤污染防治产业发展;实施“土十条”,预计可拉动GDP增长约2.7万亿元,可新增就业人口200万人以上;到2020年,预计可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4500亿元。

不过,多家从事土壤修复业务的企业表示谨慎,因为从整体基调来看,“土十条”更注重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短期内对土壤修复市场不会有太多刺激作用。“土壤污染防治首先要“摸清家底”,短期内利好的是土壤监测和调查市场,而土壤修复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选择静观其变。”环保资深人士宋海农分析称。

据公开资料,截至2015年12月,我国共有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国控点位31367个,已覆盖90%县(市、区)。2016年拟再增加7000个风险点位,农业部门计划设立15.2万个产地安全检测国控点。而“土十条”明确放开服务性监测市场,监测点位的增加及监测网络的建设利好监测企业。

土壤污染问题逐渐被关注

事实上,在政策大力导向土壤检测的背后,是“如今我们土壤健康状况堪忧。”

继“红豆汤”井水、北京雾霾等环保话题之后,舆论的视线又聚焦到了土壤污染上。尤其是2016年4月,媒体曝光江苏常州外国语学校搬迁新址后,493名学生先后被检查出皮炎、血液指标异常等情况,个别学生被查出患上淋巴癌。据调查,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曾是3家化工厂。

此类“毒地”事件并非孤例。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上世纪末,我国受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万平方千米,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5,相当于12个北京市。而在珠三角地区有近40%的农田土壤重金属超标,其中10%严重超标。

据2015年发布的《土地整治蓝皮书:中国土地整治发展研究报告No.2》再次显示,在我国现有的20亿亩耕地中,有相当数量耕地受到中度、重度污染,土壤点位超标率接近20%,大多不宜耕种。

[pagebreak]

与此前公布的“水十条”“气十条”相比,“土十条”更有其自身特点,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环境经济与管理系教授蓝虹指出。“环保的历史欠债很大程度体现在土壤上。很难说大气污染或水污染是二十几年前的一次事故造成的。而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很多都是经过几十年的累积,导致了现在的结果。”因此,修复土壤的当务之急,便是“摸清家底”。

明确土壤检测时间表

在“土十条”行动计划中,首先提出的即是要在现有相关调查基础上,以农用地和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为重点,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其中明确,要在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的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同时还提出,要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定期调查制度,每10年开展1次。

此外,“土十条”提出,要统一规划、整合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建成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充分发挥行业监测网作用,基本形成土壤环境监测能力。

各地要根据工作需要,补充设置监测点位,增加特征污染物监测项目,提高监测频次。2020年底前,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所有县(市、区)全覆盖。

而对符合相应规划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的地块,可进入用地程序。暂不开发利用或现阶段不具备治理修复条件的污染地块,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划定管控区域,并开展土壤、地表水、地下水、空气环境监测。

检测会面向第三方

但不同于水和气的均质性,如何让“个性”的土壤样品具有代表性,对于采样员要求很高。水、气的工程师可以坐在办公室设计图纸,但是土壤工程师必须到现场。就像医生看病,都是胃病,但每个人的胃都不一样。

样品分析也要很长的预处理工作,晾干、过筛、研磨都要耗去至少一周的时间。甚至在环境监测部门,不能如公司那样采用国际标准,用更先进的仪器,重金属的检测只能参照经年未改的国标,沿用旧而慢的老方法。

实际上,土壤监测委托第三方运营已不是新闻。和地方监测站相比,有的监测公司实行人员三班倒,人和机器都不停歇。客户给的工期太短,不可能等到土壤自然晾干,更多使用烘箱烘干或是直接使用鲜样,通过测含水率来计算。业内人士杨进指出,这是国际通用的检测污染场地土壤的方法,国标更多满足的是农田土壤这类面源污染。跑冒滴漏这类点源和带状污染甚至连采样都不需要2公斤那么多土,以免混合之后错过了高浓度污染的点位识别。

不过,土壤监测这一市场领域并未发育完善。因此,有行业专家表示了担忧,第三方监测也要谨慎评估和完善监督机制。对于详查究竟谁来做,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土壤污染与控制研究室主任谷庆宝透露,检测会面向社会第三方,可能以清单的方式,列出达到评估要求的机构,让各个地方自行选择。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