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城乡建设部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环保厅,直辖市规委、建委、市政管委、水务局、环保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环保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要求,加快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组织制定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经商水利部、农业部,现印发给你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以下内容包括两块:《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技术干货和典型微生物净化技术介绍。
《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技术干货如下:
4.2 控源截污技术
4.2.1 截污纳管
适用范围:从源头控制污水向城市水体排放,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沿岸污水排放口、分流制雨水管道初期雨水或旱流水排放口、合流制污水系统沿岸排放口等永久性工程治理。
技术要点:截污纳管是黑臭水体整治最直接有效的工程措施,也是采取其他技术措施的前提。通过沿河沿湖铺设污水截流管线,并合理设置提升(输运)泵房,将污水截流并纳入城市污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对老旧城区的雨污合流制管网,应沿河岸或湖岸布置溢流控制装置。无法沿河沿湖截流污染源的,可考虑就地处理(见本指南4.5.3)等工程措施。严禁将城区截流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河流下游。实际应用中,应考虑溢流装置排出口和接纳水体水位的标高,并设置止回装置,防止暴雨时倒灌。
限制因素:工程量和一次性投资大,工程实施难度大,周期长;截污将导致河道水量变小,流速降低,需要采取必要的补水措施。截污纳管后污水如果进入污水处理厂,将对现有城市污水系统和污水处理厂造成较大运行压力,否则需要设置旁路处理(见本指南4.5.4)。
4.2.2 面源控制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城市初期雨水、冰雪融水、畜禽养殖污水、地表固体废弃物等污染源的控制与治理。
技术要点:可结合海绵城市的建设,采用各种低影响开发(LID)技术、初期雨水控制与净化技术、地表固体废弃物收集技术、土壤与绿化肥分流失控制技术,以及生态护岸与隔离(阻断)技术;畜禽养殖面源控制主要可采用粪尿分类、雨污分离、固体粪便堆肥处理利用、污水就地处理后农地回用等技术。
限制因素:工程量大,影响范围广;雨水径流量及径流污染控制需要水体汇水区域整体实施源头减排和过程控制等综合措施,系统性强,工期较长;工程实施经常受当地城市交通、用地类型控制、城市市容管理能力等因素制约。
4.3 内源治理技术
4.3.1 垃圾清理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沿岸垃圾临时堆放点清理。
技术要点:城市水体沿岸垃圾清理是污染控制的重要措施,其中垃圾临时堆放点的清理属于一次性工程措施,应一次清理到位。
限制因素:城市水体沿岸垃圾存放历史较长的地区,垃圾清运不彻底可能加速水体污染。
4.3.2 生物残体及漂浮物清理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城市水体水生植物和岸带植物的季节性收割、季节性落叶及水面漂浮物的清理。
技术要点:水生植物、岸带植物和落叶等属于季节性的水体内源污染物,需在干枯腐烂前清理;水面漂浮物主要包括各种落叶、塑料袋、其他生活垃圾等,需要长期清捞维护。
限制因素:季节性生物残体和水面漂浮物清理的成本较高,监管和维护难度大。
[pagebreak]4.3.3 清淤疏浚
适用范围:一般而言适用于所有黑臭水体,尤其是重度黑臭水体底泥污染物的清理,快速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避免其他治理措施实施后,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
技术要点:包括机械清淤和水力清淤等方式,工程中需考虑城市水体原有黑臭水的存储和净化措施。清淤前,需做好底泥污染调查,明确疏浚范围和疏浚深度;根据当地气候和降雨特征,合理选择底泥清淤季节;清淤工作不得影响水生生物生长;清淤后回水水质应满足“无黑臭”的指标要求。
限制因素:需合理控制疏浚深度,过深容易破坏河底水生生态,过浅不能彻底清除底泥污染物;高温季节疏浚后容易导致形成黑色块状漂泥;底泥运输和处理处置难度较大,存在二次污染风险,需要按规定安全处理处置。
4.4 生态修复技术
4.4.1 岸带修复
适用范围:主要用于已有硬化河岸(湖岸)的生态修复,属于城市水体污染治理的长效措施。
技术要点:采取植草沟、生态护岸、透水砖等形式,对原有硬化河岸(湖岸)进行改造,通过恢复岸线和水体的自然净化功能,强化水体的污染治理效果;需进行植物收割的,应选定合适的季节。
限制因素:工程量较大,工程垃圾处理处置成本较高;可能减少水体的亲水区,降雨或潮湿季节,岸带危险性可能增加;生态岸带植物的收割和处理处置成本较高、维护量较大。
4.4.2 生态净化
适用范围:可广泛应用于城市水体水质的长效保持,通过生态系统的恢复与系统构建,持续去除水体污染物,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
技术要点:主要采用人工湿地、生态浮岛、水生植物种植等技术方法,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综合考虑水质净化、景观提升与植物的气候适应性,尽量采用净化效果好的本地物种,并关注其在水体中的空间布局与搭配;需进行植物收割的,应选定合适的季节。
限制因素:应用生态净化技术要以有效控制外源和内源污染物为前提,生态净化措施不得与水体的其他功能冲突;生态净化措施对严重污染河道的改善效果不显著;植物的收割和处理处置成本较高。
4.4.3 人工增氧
适用范围:作为阶段性措施,主要适用于整治后城市水体的水质保持,具有水体复氧功能,可有效提升局部水体的溶解氧水平,并加大区域水体流动性。
技术要点:主要采用跌水、喷泉、射流,以及其他各类曝气形式有效提升水体的溶解氧水平;通过合理设计,实现人工增氧的同时,辅助提升水体流动性能;射流和喷泉的水柱喷射高度不宜超过1 米,否则容易形成气溶胶或水雾,对周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限制因素:重度黑臭水体不应采取射流和喷泉式人工增氧措施;人工增氧设施不得影响水体行洪或其他功能;需要持续运行维护,消耗电能。
4.5 其他治理措施
4.5.1 活水循环
适用范围:适用于城市缓流河道水体或坑塘区域的污染治理与水质保持,可有效提高水体的流动性。
技术要点:通过设置提升泵站、水系合理连通、利用风力或太阳能等方式,实现水体流动;非雨季时可利用水体周边的雨水泵站或雨水管道作为回水系统;应关注循环水出水口设置,以降低循环出水对河床或湖底的冲刷。
限制因素:部分工程需要铺设输水渠,工程建设和运行成本相对较高,工程实施难度大,需要持续运行维护;河湖水系连通应进行生态风险评价,避免盲目性。
4.5.2 清水补给
适用范围:适用于城市缺水水体的水量补充,或滞流、缓流水体的水动力改善,可有效提高水体的流动性。
技术要点:利用城市再生水、城市雨洪水、清洁地表水等作为城市水体的补充水源,增加水体流动性和环境容量。充分发挥海绵城市建设的作用,强化城市降雨径流的滞蓄和净化;清洁地表水的开发和利用需关注水量的动态平衡,避免影响或破坏周边水体功能;再生水补水应采取适宜的深度净化措施,以满足补水水质要求。
限制因素:再生水补源往往需要铺设管道;需加强补给水水质监测,明确补水费用分担机制;不提倡采取远距离外调水的方式实施清水补给。
[pagebreak]4.5.3 就地处理
适用范围:适用于短期内无法实现截污纳管的污水排放口,以及无替换或补充水源的黑臭水体,通过选用适宜的污废水处理装置,对污废水和黑臭水体进行就地分散处理,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也可用于突发性水体黑臭事件的应急处理。
技术要点:采用物理、化学或生化处理方法,选用占地面积小,简便易行,运行成本较低的装置,达到快速去除水中的污染物的目的;临时性治理措施需考虑后期绿化或道路恢复,长期治理措施需考虑与周边景观的有效融合。
限制因素:市场良莠不齐,技术选择难度大;需要费用支持和专业的运行维护;部分化学药剂对水生生态环境具有不利影响。
4.5.4 旁路治理
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无法实现全面截污的重度黑臭水体,或无外源补水的封闭水体的水质净化,也可用于突发性水体黑臭事件的应急处理。
技术要点:在水体周边区域设置适宜的处理设施,从污染最严重的区段抽取河水,经处理设施净化后,排放至另一端,实现水体的净化和循环流动;临时性治理措施需考虑后期绿化或道路恢复,长期治理措施需考虑与周边景观的有效融合。
限制因素:需要费用支持和专业的运行维护。
典型微生物净化技术介绍:
以上技术中,结合微生物净化,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利用特定的生物(包括土著或外源微生物以及动植物等)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消除污染物。碧沃丰作为微生物净化技术的代表企业,以下是他们如何利用微生物菌剂逐步恢复河道生态平衡的经验分享:
(一) 外源截污
对河道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前,首先要对外来污染源进行必要的截污,避免源源不断的污染物反复破坏修复中的生态系统。这个阶段可使用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实现预处理,有效降低外源水体对河道系统的冲击。该设备采用以“BIOFORM®微生物菌剂+BIOFORM®纳米载体填料”为核心的处理技术,可有效减少污泥量的产生,一年排泥仅1-2次,实现真正的“维护简易”。
(二)生物矿化底泥
底泥,是水体黑臭的“内患”。采用物理法的清淤换泥,有点过于大动干戈,利用微生物进行原位修复是不二之选,通过特制的酶制剂可以快速的对底泥进行生物消减,从底泥厌氧状态逐渐转化为好氧状态,并矿化部分底泥。
(三)生物滤床净化水质
生物滤床是微生物菌剂与载体填料自固定化技术的好氧生物反应器,固定微生物后的纳米载体平均密度与水十分接近,载体在水中呈悬浮状,主要设置在水体中上层,上层与水面几乎齐平并种植适当的水生植物。对于生物滤床的构建,选择高效的微生物菌剂和合适的载体填料是关键,滤床的表面积大、单位体积内生物量高、接触均匀、传质速度快、压力损失低,才能更有效地处理河道污水以及作深度生化处理,并且才能保证悬浮污染物截留率。碧沃丰对于生物滤床的构建拥有自己的“秘密武器”:拥有国内唯一采用微胶囊封装的“菌+酶”产品,治污库达48种微生物菌剂,具有极强的治污针对性。载体填料也是独家研发的,孔隙率达80-95%,比表面积30000-50000m2/m3(常规填料的300倍),能让微生物在充足的表面快速附着繁殖,保证高浓度的生物量。
2016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公布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排查结果:黑臭水体分布占比74%,一共排查出黑臭河、湖、塘1861段(个),分布在218座地级以上城市,其中河流1595条,真总数的85.7%。黑臭河治理,刻不容缓,我为黑臭河呐喊:
让河道恢复容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