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杭州市环境集团针对城市垃圾种类特殊性,对不同种类垃圾进行细分处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垃圾的数量也随着增长。为了寻找垃圾处理的新出路,杭州引进德国新技术,研发出生活垃圾机械生物消融技术(EMBT)。
6月22日,生活垃圾机械生物消融技术(EMBT)中试项目,在天子岭静脉小镇正式投入调试运行,杭州成为国内第一个采用这种世界先进技术处置垃圾的城市。垃圾处理除了填埋和焚烧,有了新的出路。
天子岭填埋场
垃圾容量有限
在杭州,目前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据杭州市城管委统计数据,近10年来,杭州市区生活垃圾年均增长率为9.01%,但生活垃圾末端处理设施几乎零增长。天子岭作为杭州唯一一座垃圾填埋场,承担着杭州主城区约98%垃圾末端处置任务。
1万多吨,是现在每天杭州市区生活垃圾产生量。每天凌晨4时半,一辆辆垃圾清洁直运车亮着大灯,从四面八方开进天子岭。60多名填埋班工作人员,与机器一起超负荷运转至下午6时。一天下来,6000多吨垃圾汇聚在这里。
2007年,天子岭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启用,原设计日处理垃圾2671吨,可以使用24.5年。“但按照现在的填埋量计算,填埋场使用寿命仅剩下4年。”杭州市环境集团工作人员金励说。
为什么填埋场使用寿命会缩短?除了日益增长的垃圾量,垃圾分类不到位是重要原因之一。
2010年3月,杭州市启动垃圾分类。绿蓝红黄四色垃圾桶,分别用来装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经过6年实施,垃圾分类的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市民所接受。但实际操作上,垃圾不分类、垃圾错投的情况仍然普遍存在。据统计,每天都会从厨余垃圾中挑拣出超过60吨的玻璃瓶、塑料、金属、布料等废弃物。
填埋空间一天天减少。4年后,杭州市区的垃圾往哪里倒?
优化垃圾分类
分担填埋压力
垃圾突围,先从源头分类找出路。
近年来,杭州市环境集团针对城市垃圾种类特殊性,对不同种类垃圾进行细分处理。
已运行2年的家庭厨余垃圾分类减量项目,目前处理厨余垃圾7.56万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垃圾分类不到位,厨余垃圾中非厨余杂物比例高达31.8%,仅衣物等织物一项,就高达6400多吨。据杭州环境集团研发中心人员计算,相当于杭州人每天要扔1400多件外套到厨余垃圾桶。
与家庭厨余垃圾不同,酒店餐厨垃圾杂物不多。餐厨垃圾项目建成已有半年多,已处理餐厨垃圾7500吨,提取毛油210吨、产沼气49万立方米。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更新换代的旧家具等大件生活垃圾增多。2013年,杭州市环境集团为居民免费提供收运服务的大件垃圾处理厂。目前已处理沙发、桌椅等大件垃圾1万件左右,回收木材150多吨。
不断优化的分类垃圾处理项目,不仅为垃圾填埋分担了许多压力,还将不少垃圾变废为宝。但日益增多的垃圾种类,也使垃圾处理的难度不断增加。
引进德国技术
垃圾减量九成
为了寻找垃圾处理的新出路,杭州市环境集团与江苏维尔利公司引进德国新技术,在深入研究中国垃圾特性三年后,研发出生活垃圾机械生物消融技术(EMBT)。
“中国人饮食习惯不同,厨余垃圾水分含量多,袋装量大,塑料需要分拣。”杭州市环境集团研发中心工程师郑仁栋介绍,EMBT是垃圾处理的全能手,不仅能处理分类后的厨余垃圾,也能处理混合垃圾。
EMBT中试项目运行一周后,相关媒体人员来到杭州天子岭静脉小镇。该项目位于黄龙坞地块,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现场一辆清洁直运车正在将垃圾倒入机器入口处,通过3-4小时的预处理,可以将垃圾中的液体和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发电,将塑料、织物等固体以及部分不能溶于水的有机物转化成助燃棒,进行生态能源利用。
这一项目主要由五个系统组成,分别为机械与处理系统、生物水解系统、湿法厌氧系统、生物干化系统、除臭系统。技术核心是通过生物水解工艺,将垃圾中的易生物降解有机质水解,并以有机液体的形式与高热值固相物料分离;有机浆液通过厌氧消化工艺产生甲烷生物气体,进行生物质能源的利用;固形物料通过生物干化,形成高热值的RDF燃料,进行进一步的生态能源利用。
“这个项目最大程度上弥补垃圾前端分类的不足,目前仍在进一步调试中。”郑仁栋说,EMBT中试项目启动后,日处理垃圾50吨,每日可产生沼气2500立方米,产生燃料棒18吨,回收金属0.13吨,减量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