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这句著名的歌词,已然成为入冬以来调侃南北方取暖“不平等待遇”的最佳“吐槽”。
实际上,南北方在冬季来时各有无奈——今年供暖季第一个月,笼罩小半个中国的大范围雾霾绵延不绝,让北方人民心有余悸;近日发生的“世纪寒潮”,让本就自己“找辙”取暖的南方百姓更加苦不堪言。
燃煤锅炉的传统供暖方式正引发人们对供暖革新的思考:是否有一种更环保、节能和安全的采暖方式可以取而代之?答案是肯定的。在最近一届“中国电采暖行业高峰论坛”上,业界专家预言:远红外电采暖将以其无可替代的优越性逐步占领采暖市场。
有着“电热膜技术狂人”雅号的暖丰董事长贾玉秋向记者展望:“电热膜采暖方式不耗水、不占地、行为节能,符合减排低碳的政策导向,随着行业标准的制定及推出,意味着整个行业进入到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采暖行业将迎来地毯式发展的春天。”
环保“新兵”:率先冲上供暖季碳减排第一线
虽然在西方国家电采暖已经风靡了30多年,但是,在前苏联供给模式影响下,中国尤其是北方的建筑仍将传统水暖供热一并设计在建筑图纸中,而各式电采暖仍属于“非主流”辅助采暖手段。
然而,在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来源的中国,提高煤炭使用效率、对全球节能减排担负起大国应有的责任是必然之举。在大气污染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如何破解困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在去年年底召开的全国“十三五”能源规划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加快淘汰分散燃煤小锅炉,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煤改电’、‘煤改气’替代改造”。
截至去年底的数据显示,自2001年北京实施“煤改电”工程以来,北京市煤改电用户总数已达到38.45万户,每年冬季采暖季期间可压减燃煤约60.8万吨。
在这一过程中,专注远红外电热膜技术长达30年、国家电热膜行业标准指定参编企业——广东暖丰电热科技有限公司贡献卓著。2015年7月20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清洁能源建筑应用技术联盟成立暨“蓝天杯”颁奖大会上,广东暖丰获得全国清洁能源供暖优秀案例最高奖,成为业内唯一荣获“全国科技成果推广项目”的电热膜企业。
从事电采暖20余年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实验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斌在公开场合表示,广东暖丰作为中国远红外电热膜的技术“鼻祖”,一直脚踏实地实践和创新,起到了技术引领的示范作用。
节能“高手”:寿命与建筑同齐、费用最多可降50%
从外观来看,埋设在地下的智能供暖电热膜仅2毫米厚,却包含有防水密封、绝缘密封、电热层等七层膜。拥有超过20项专利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贾玉秋向记者介绍,这种NF-360红碳屏速热防水电热膜系统主要用在较大面积开发新建节能建筑中。
“国家红外及工业电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报告显示,暖丰电热地暖膜的使用寿命超过20万小时,“换句话说,因其安装后由地面水泥覆盖,全面避免与空气的接触而氧化,使用时间可与建筑物同寿。”贾玉秋自信地说。
贾玉秋对其中的奥秘毫不讳言:“暖丰独创的电热膜发热浆料技术是节能的关键,高质量的微晶颗粒经过500度以上的高温和20分钟左右的最佳时间烧结而成,独家的配方和特殊的制造工艺能确保膜面温度均匀稳定。”
那么,使用电加热方式进行采暖,会不会很费电?在一个具体工程案例中,我们可以找到答案——
北京市通州区马驹桥的纳特园区整体使用了暖丰公司提供的智能供暖系统。物业人员介绍说,以2013年供暖季为例,每平方米的用电费仅为15-20元,温度可达到18-22度。而2015年北京市热力集团集中供暖的费用,居民建筑每平方米为24元,非居民建筑每平方米高达33元。粗算下来,单位面积费用至少降低30%,最多可减少50%。
此外,国家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冬季电供暖采用峰谷平电价措施,根据部分已经实行“峰谷电价”省份的政策,夜间电费只有0.28元/度,为广大电采暖用户节省了大量运行费用,贾玉秋认为,“这一举措相应推进了电采暖的发展,也给电热膜技术的推广带来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pagebreak]安全“领袖”:独特配方和结构设计确保品质无忧
作为楼宇的基础建设配套系统,迅速崛起的电热膜新兴产业不能忽视一个重要问题——如何确保电热膜的安全可靠性和低辐射性?
张斌指出业界普遍面临的三个瓶颈:消除电磁辐射的影响,尽量降到最低;电热膜的接地问题能得到更好处理;较好的实现自限温。他认为,“暖丰在这三方面解决的很好”,之所以被称为业界“翘楚”,正是因为暖丰成功研出能使用漏电保护开关的安全接地结构,以及研发出独特配方的表层绝缘材料,加上近乎严苛的多道质检程序,确保了其产品的绝对安全性。
“暖丰电热每年生产电热膜达2亿片,超5000万平方米,或许是我们成为全国生产研发实力最强电热膜企业的最佳诠释。”贾玉秋说,“安全是第一要务,我们不能自己挣了钱却无视行业的整体现状。”他希望,借助已经成立的国内第一家暖丰远红外线检测实验中心,为行业提供可量化的检测技术,助力业界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