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加快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十三五”期间,将建成国家级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示范工程20项以上,国家级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3项以上。
《实施意见》指出,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是构建“互联网+”智慧能源系统的重要任务之一,有利于提高能源供需协调能力,推动能源清洁生产和就近消纳,减少弃风、弃光、弃水限电,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是提高能源系统综合效率的重要抓手,对于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面向终端用户的多种用能需求,因地制宜、统筹开发、互补利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优化布局建设一体化集成供能基础设施,实现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梯级利用。二是利用大型综合能源基地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组合优势,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建设运行。
根据《实施意见》,2016年将启动第一批示范工程建设,“十三五”期间将建成国家级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示范工程20项以上,国家级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3项以上;到2020年,各省(区、市)新建产业园区采用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的比例达到50%左右,既有产业园区实施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改造的比例达到30%左右,国家级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弃风率控制在5%以内,弃光率控制在3%以内。
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方面,在新城镇、新产业园区、新建大型公用设施、商务区和海岛地区等新增用能区域,加强终端供能系统统筹规划和一体化建设,实施传统能源与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能源的协同开发利用,通过天然气热电冷三联供、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和能源智能微网等方式实现多能互补和协同供应,提供高效智能的能源供应和相关增值服务,同时推动能源就地清洁生产和就近消纳,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在既有产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居民小区等集中用能区域,实施供能系统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改造,推广应用上述供能模式,同时加强余热、余压以及工业副产品、生活垃圾等能源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
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方面,在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利用大型综合能源基地风能、太阳能、水能、煤炭、天然气等资源组合优势,充分发挥流域梯级水电站、具有灵活调节性能火电机组的调峰能力,建立配套电力调度、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开展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系统一体化运行,提高电力输出功率的稳定性,提升电力系统消纳风电、光伏发电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能力和综合效益。
《实施意见》表示,将推进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价格改革,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实施峰谷价格、季节价格、可中断价格、高可靠性价格、两部制价格等科学价格制度。针对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工程,统筹市场形成价格与政府模拟市场定价两种手段,加快推进电力和天然气现货市场、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完善调峰、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价格市场化机制。
政策补贴方面,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示范项目就地消纳后的富余电量,可优先参与跨省区电力输送消纳,符合条件的多能互补集成优化工程项目将作为能源领域投资的重点对象,符合条件的项目可按程序申请可再生电价附加补贴,各省(区、市)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初投资补贴或贴息、开设专项债券等方式给予相关项目具体支持政策。
《实施意见》还指出,积极支持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建设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开展售电业务放开改革。国家能源局将解决终端一体化集成供能系统并网和余电、余热上网问题,实施公平调度。商业模式上鼓励采取电网、燃气、热力公司控股或参股等方式组建综合能源服务公司从事市场化供能、售电等业务,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综合节能服务等市场化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