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2016年7月27日河南信阳,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主任魏玉栋在美丽乡村与精准扶贫论坛上的演讲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代表、各位朋友:
大家好。首先代表论坛的主办方感谢各位在百忙中来参加本次论坛,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美丽乡村”与“精准扶贫”是当今中国最热的两个词,并且二者之间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有的时候甚至是一体两面的关系。面对当前的一些瓶颈性问题如何进行破解,如何把美丽乡村建设与精准扶贫搭配好、推进好,是各地农村发展的主题,也是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与中国农业电影电视协会,还有信阳市委市政府,决定一起举办这么一个论坛的主要出发点。
美丽乡村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是美丽中国建设在广大农村地区的具体实践,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工程、新载体,是统筹城乡发展中的一次重大创新。它更注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更注重农村居民的幸福体验,更注重乡土文化的传承和繁荣,更注重城乡的互推互动和互融互联。因此,参与到这样一项进程中,很有意义。
为了让大家对当前全国的美丽乡村建设有个概略性了解,以便更好地研讨论坛确立的主题,我结合这几年的工作向大家作一介绍。需要说的是,我的介绍不是画像式的,而是启发式的。
一、当前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特征
一曰“政府主导”。据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截止于今年5月底的不完全统计,全国省级党委政府出台的涉及到美丽乡村的文件已接近200件。出现了三个“几乎”:几乎每个省都出台了本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几乎每个省都明确了美丽乡村建设的牵头负责部门,几乎每个省都安排财政项目资金开展试点建设。具体而言,一是普遍高度重视。浙江、安徽、河北等部分省,甚至从上到下都是“一把手工程”。在其他绝大部分省区市,也都安排省里的重要领导来牵头抓、重点抓。都是调动同级党委政府的相关部门,大家一起干。有几个省,还在各级成立了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或类似机构。二是出现了表面上的“不差钱”。各省对美丽乡村的投入有两个特点,一投入大,二增长快。在当前全国财政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这显得尤为亮眼。今年,各省对美丽乡村的投入,我们概算了一下,应该在大几千亿的规模。在部分地区,历史性地出现了乡村建设“不差钱”的现象,这非常难得,似乎是一个拐点。
二曰“生态植入”。我国历史上,从没有一场乡村建设运动像美丽乡村这样如此重视“生态”这个词,以至于,一提“美丽乡村”,谁都会想到“生态”两个字。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农村大地上,到处都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标语。各级官员的讲话稿中、各个涉农专家的文案上,都摆上了“生态”这两个字。生态不仅成为乡村发展的目标,更成为乡村建设的动力。
三曰“百花齐放”。农业部办公厅在《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这个文件中明确指出,“坚持从实际出发,围绕‘美丽乡村’创建,深入调研分析新情况,科学把握新特点,创造性提出新思路,明确工作着力点。充分尊重基层和农民的首创精神,积极探索推进‘美丽乡村’创建的新途径。创新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支持和参与创建活动”。各省各地在美丽乡村实践中,确实充分发挥了聪明才智,积极探索创新,涌现出了大量好的模式、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在美丽乡村建设国家标准起草的过程中,我主张这应是一个引导性标准,绝对不能起草成一个强制性标准,要保护好各地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美丽乡村”成为一个有想象力的词。
二、美丽乡村建设存在问题
当前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那就是:“轰轰烈烈,成就巨大;玉中有瑕,问题不少”。主要的、存在深层次原因、有全局影响的问题,有三个:
(一)缺乏统一协调,造成无所适从。一是中央部委层面缺少协调,缺少沟通机制,直接造成各地的无所适从。二是有些地方政府与社会层面缺少协调,往往是政府自己在唱“独角戏”,社会动员度、参与度都不高。尤其是农民群众动员不足,不少地方都是“政府在苦干,群众在闲看”。
(二)投入依然不足,影响整体推进。当前,关于美丽乡村的投入,有几个特点:第一,投入的财政资金,以省、市、县三级财政为主,中央财政投入不足,至今没有一个美丽乡村财政专项资金。这就出现了“头小身子大”的现象。第二,各地的美丽乡村建设,基本都是地方财政资金自己在玩,其杠杆撬动作用发挥不足,很多社会资金想进入却不知道怎么进入。一个指标就是就全国来看,成功的、较大的美丽乡村建设PPP项目很少。由于投入不足,当前,我们的美丽乡村建设总体上仍处在试点示范阶段,只有极个别省是在全省的所有乡村中整体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做到了“一个不能少”,其他大部分省还只是选取部分村进行试点创建。而有些试点村的选取存在问题,往往选的都是本来就是很好的村,在乡村建设发展中出现了“马太效应”,这与扶贫工作背道而驰、与试点示范本来目的背道而驰、与绝大多数群众的期盼背道而驰。
[pagebreak](三)理念存在偏差,导致乱象不断。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农业部刚开始在全国启动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时,出台的文件里的“美丽乡村”四个字是带括号的。这个括号是我们特意加的,当时的主要考虑就是想强调“美丽乡村”这个词是一个有特定内涵的词,不是泛指的美丽的乡村。它的内涵就是我们倡导的美丽乡村理念。我们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努力使‘美丽乡村’的创建理念融入并成为农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理念最终成为文化,这就是我们的目标。可是,时至今日,并不是所有美丽乡村建设的管理者、建设者、研究者等参与者都能理解“美丽乡村”的概念实质。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同志存在对美丽乡村本质概念缺乏深度理解的问题。乡村建设中的“民本位”或“官本位”、“真生态”或“喊生态”、“讲公平”或“假正义”、“尊规律”或“反规律”,是我们值得重视和思考的问题。
三、个人的几点对策建议
一是加大顶层设计力度,建议建立健全相关部委间组织协调机制。2013年年初,农业部开创性地举起了美丽乡村的大旗,第一次在全国层面部署开始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当年7月份,财政部开始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后来,其他相关部委也都纷纷跟进,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推进相关工作。当多个部委都在提“美丽乡村”的时候,就容易让基层开始困惑:到底哪个部委在主抓美丽乡村工作。这就亟需在部委层面成立组织协调机构或建立组织协调机制,譬如领导小组、联席会议,甚至可考虑成立全国美丽乡村创建办公室等。
二是加强财政支持力度,建议在中央层面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当前,我国的贫困人口还有5575万,他们绝大多数分散在农村。要实现中央确定的2020年全部脱贫的目标,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进一步强化对美丽乡村财政支持,就有了更广泛、更深刻的意义。从中央财政里面设立一个“美丽乡村建设专项”非常有必要。在给有关部委的政策建议中,我曾描述过这个专项:由行政村直接提出申请,审核通过后直接拨付到村里,由村里按照“少什么建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去支配、管理、使用,而且可跨年度使用。与现有的涉农财政项目在目标设计、分配监管、支配使用、结算考核上都不一样。
三是加快相关培训力度,建议各级各地强化美丽乡村研究与引导。理念上的问题可以通过培训和引导来修补。同时,针对美丽乡村研究存在严重缺失的问题,建议动员、支持各研究部门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工作。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是以“美丽乡村”为研究主题的跨学科、跨地域、跨领域的开放型综合研究平台,在美丽乡村的基础理论、政策制度、规划设计、标准评价、创建技术、智慧乡村、传播推广等多方面开展研究,是各方协同合作的新型国家智库。
最后,希望我们共同努力,为美丽乡村梦想的早日实现,做出我们力所能及的贡献。
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