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固废处理 » 危废处置 » 正文

危废处理岂能“击鼓传花” 观望等待?

日期:2016-08-18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6
08/18
17:5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危险废物 含汞危险废物 危险废品

近日据媒体报道,本应该从内蒙古运往贵州的近80吨含汞危险废物——“废氯化汞触媒”被非法转运、部分倾倒在河南。中央环保督察组收到举报线索后,交办给地方,由洛阳市相关部门采取措施处置,未发生环境次生污染现象。但案发至今近两个月,两车危险废物仍留在河南,如何加快处置进展,令当地环保部门“很头疼”。

看似一则寻常的新闻,实际却反映了很大问题。事件先是非法转运、倾倒危废,后是中央督察组交办地方,却滞留两个月,这先后之间,涉事地环保部门的状态是——“很头疼”,这既反映出了环保部门监管存在真空地带,更折射出少数地方部门互相推诿的地方保护狭隘心态。

根据资料,这种名为“废氯化汞触媒”的危险废物危险程度非常高,经高温后形成的“汞蒸气”会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就是这样危险的废弃物品,居然能千里迢迢,跨省而来,被发现后,又滞留在原地,除了含冤“躺枪”的河南省之外,最冤的就是群众,甚至有的人还不知身侧就有这样危险的“定时炸弹”。

当务之急,各地应当捐弃地域之分,从大局出发,联络专业的处理机构或单位,尽快安排处理这些危险废弃物,而不是互相踢皮球,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大事,岂可击鼓传花,观望等待?

北宋张横渠讲“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作为地方环保部门应当成为表率,尽快与涉事各方形成一个可执行的方案,按照上级单位的要求,联络专业的处理机构进行处理,晚处理一天,就多一天危险,同时可以设置路障,形成隔离地带,向周围群众说明危害,疏解现场和附近的居民,保障群众的生命安全。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作为监管部门,存在真空地带难以避免,但要勇于认错,我国幅员辽阔,交通纵横,危险废品的非法转运和处理往往隐蔽性比较强,监管部门应当积极发动群众的力量,问计于民,问政于民,可以出台鼓励举报的细则和政策,发挥群众的力量。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因为相关部门相互推诿,不作为引发的监督不力,监管真空,监控失守事件不在少数,这一点足以值得各级部门反思执法方式,于其补救于已然,不如防患于未然。

综上所述,类似此番危废处理事件,环保部门应当有未雨绸缪之心,为民服务之心,事情一拖再拖,政府公信受损,其害远胜危废。抓好事前监管,事中跟进,事后处理,有条有理,不乱不慌,环保何来“头疼”一说。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