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治理 » 场地修复 » 正文

“生态长城”炼成记 以绿为媒联姻京津冀

日期:2016-08-19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6
08/19
10:3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生态保护 绿色发展 京津冀

京津冀协同发展意义重大,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如是表示。作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京津冀三地曾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北京“大城市”问题突出;地区资源短缺、污染严峻三地之间发展差距较大。因此,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成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题中之义。

阳春时节,山花烂漫,杨柳依依。

从八达岭到司马台,再到金山岭,作为古代北京的军事防御屏障,早已闻名遐迩。如今,作为生态环保领域的典型样本,京津冀三地正紧密携手、深度合作,共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一座“绿色长城”正在迅速崛起。

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唇齿相依。敞开的生态空间,决定了生态建设必须共享共建、联防联治。

京津冀协同发展两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破冰”。从保护区域水环境,到共同防治大气污染,从绿色生态屏障建设,到构建区域旅游合作廊道,京津冀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模式

审视华北地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河北多个地市环绕京津,形成两大直辖市的天然生态屏障。张家口、承德、保定、廊坊4市,毗邻京津,生态环境与京津唇齿相依。山水林田湖,犹如一个生命共同体。缺水少绿,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最大制约。

国家林业局数据显示,目前,京津冀地区生态空间总量不足,人均森林面积仅为0.7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0%;人均湿地面积0.18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44%。1980年以来,京津冀平原区地下水累计超采量超过1550亿立方米。

“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没有坚持生态保护与建设协同发展,把京津冀地区作为一个完整生态系统,进行生态空间科学布局。”国家林业局局长张建龙说。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是基础,绿色发展是方向。必须始终守住生态底线,推动经济向绿色转型,使绿色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底色,使京津冀成为人工修复生态的标杆。”河北省委书记赵克志撰文指出。

行政区划有界限,生态协同无禁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优先,已是刻不容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心思想就是以一体化为方向,统筹解决京津冀特别是北京的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要创新思路,大力推进广域行政,完善地方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跨地区协作机制,优化行政区划,促进绿色崛起。”北京大学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主任杨开忠说。

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优先,已是刻不容缓。

五年实现“碧水蓝天”

值此背景,在2015年环保就已成为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三地无论是从合作、政策、投入等方面都做了很多努力,从定期会商、联动执法到统一重污染预警标准,一年来,三地在协同治污方面不断摸索,做到了“1+1+1>3”。

在大气治理方面,通过前期的尝试和摸索,2016年3月2日,面对新一轮雾霾的袭来,北京、天津、廊坊、唐山、保定、沧州六市首次统一实施重污染天气预警分级标准,同步发布了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启动Ⅲ级响应措施。预警标准的统一,为三地大气污染的联防联控奠定了基础。

水污染防治方面,北京、天津、河北三地环保部门日前刚刚签署了《京津冀凤河西支、龙河环境污染问题联合处置协议》,正式建立京津冀凤河西支、龙河水环境污染联合执法机制。这一协议的签署,对进一步防范跨京津冀凤河西支、龙河环境水污染纠纷和突发水污染事件的管控,有效预防与处置跨京津冀流域水污染突发事件,确保区域内的水质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合作、政策、投入的基础上,同年底,京津冀就环境问题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该规划明确指出了京津冀地区是中国水资源最短缺,大气污染、水污染最严重,资源环境与发展矛盾最为尖锐的地区。问题的提出,为三地环境治理指明了方向和目标,也对京津冀三地环保部门,乃至三地政府“治污”能力和水平提出了挑战。

而从五年规划来看,京津冀地区已经对大气、水污染治理进度下达了“硬任务”。从国家到地方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清晰的描绘出,未来五年内三地的水将更清、天将更蓝。

建设产业新格局

而随着近日发布的《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下称“指南”),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的未来进一步被明确。

指南指出,总体导向是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发展。坚持产业转移与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能力提升相结合,与培育产业集群竞争力、适应资源环境承载力相结合,不断调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构建“一个中心、五区五带五链、若干特色基地”的产业发展格局。

“一个中心”是指打造北京科技创新中心。“五区”是指北京中关村、天津滨海新区、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沿海地区、张承(张家口、承德)地区,这是建成京津冀产业升级转移的重要引擎。“五带”是指京津走廊高新技术及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带、沿海临港产业带、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沿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

此外,“五链”包括引导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终端、大数据和现代农业五大产业链。另外还有若干特色产业基地,包括节能环保,医药健康,食品,家具、皮革、工艺美术。其中这些产业都以河北各个城市产业园区为主。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安树伟对此明确指出,“上海等地的产业整合是市场自发形成的,所以京津冀之间的产业整合也要通过合理的经济和法律手段,对相关企业加以引导。”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