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一方面是大众“消费升级”观念的提升,另一方面则是市场供给的不足与欠缺。从出行、教育、食品、健康等各个方面来看,当下经济社会的发展仍旧需要整个结构的优化。
据相关报道,“十三五”期间,我国将会推出165个重大工程项目,涵盖科技、能源、交通、农业、环保等多个领域,为民间资本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而这些项目的推出,势必会对经济形成支撑,促使这个经济活动中行业分工更加清晰、生产结构更加合理,也让民间资本参与宏观经济建设的愿望得以实现。
从行业划分来看,这一批涵盖各个领域的项目例如科技、大数据、机器人等,它们的产业关联性很强。在此类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将会有效带动周边产业,为民间资本的踊跃加入提供环境基础。
在此趋势下,民间资本如何与公共资本实现双赢是需要切实考虑的。首先,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确实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这让企业也愿意加入到经济的建设当中去,在承担有限风险的同时,也对未来的收益有较好的保证。在双方协商的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预算,对项目完成后的持续盈利能力加以评估,在收回建设成本的前提下对项目经营年限进行谈判。
另一方面,从市场的角度出发,此次“十三五”规划的立足点,就是为了提高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就是“消费升级”。广大居民对于食品、环境都有较高的追求,因此在涉及这一系列民生问题的项目上,势必会对民间资本提供最有利的支持以确保项目的落实完成。
从侧面更是可以看出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潜力:每年我国居民的境外消费达到万亿级别,这正反映了国内制造业倾向于低端化的弊端。居民出海购买商品,正是说明国内的商品缺乏竞争力。因此,国内消费市场庞大的需求与供给领域的严重匮乏,都会成为“十三五”期间PPP领域发展的重点。
总体来看,国内庞大的市场容量必将在“十三五”的推动下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但是PPP模式在具体项目上的可行性还有待商榷。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政策方面对于PPP模式还不够明确。究竟让民间资本、让企业如何参与进来以及在各个项目上的价格补贴、财政补贴等问题都尚未敲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