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危废处置产能开始释放,危废行业整体景气度持续上升,水泥企业转型危废处置前景广阔。
水泥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基础原材料工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泥产业已达到相当大的规模且盈利水平较高,因此,水泥企业没有大规模拓展协同处置危废或其他业务的积极性。但随着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量价齐跌,水泥企业盈利大幅下滑, 2015年水泥行业经营惨重,全年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下降9.4%,利润总额仅330亿元,下降58%,达到1997年以后的低谷;2015年水泥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下降为-15%到11%,而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业务的内部收益率平均约为20%,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业务变得更具吸引力。同时,在当下去产能和大气治理叠加施压的大环境下,水泥企业通过拓展绿色环保业务,如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可避免被关停的风险或增加企业盈利。近两年危废处置产能开始释放,危废行业整体景气度持续上升,水泥企业转型危废处置前景广阔。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及环保部门对危废管理工作的加强,危废种类随之不断增加,但危废处置严重不足,给环境安全带来严重隐患。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危废产量约8574万吨,全国危废持证单位实际经营规模仅为1406万吨,持证单位危废利用处置率低至16%。其主要原因一是我国核准危废处置产能不足(2014年我国核准危废处置产能仅占危废产量的50%);二是我国危废持证单位产能利用率不足(截至2014年,我国持证单位的产能利用率仅为33%);三是危废新建/扩展产能需要选址、环评等审批手续,要求较为严格,审批与建设周期较长,因此,未来两三年,危废行业产能供不应求的局面难以改变。
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在发达国家已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美国、日本、瑞士、德国、挪威等发达国家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这些国家水泥窑协同处置已成为危废处置的主要手段,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特别是欧盟国家,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的技术和运营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其法规、标准十分完备。水泥窑协同处置可减少废气、废渣的排放,环保优势明显,同时,水泥窑协同处置单位投资额仅为新建/扩建专业焚烧炉的1/3左右,运营成本显著低于专业焚烧炉,成本优势显著。如果我国2000吨/日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有10%进行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则可新增危废处置量659万吨,占2014年危废核准处置规模的15%,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建设周期相对较短,可快速提升我国危废处置能力。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交流大会上,与会的相关专家也表示,经过我国相关科研工作者多年的不懈努力,利用新型干法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可靠,并探索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多种处置技术,在实现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集约化”处理的同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水泥行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大好机遇。
今年年初我国水泥行业延续上年运行惯性,主营业务收入跌幅加大,全行业罕见地出现亏损,行业整体经济运行状况仍然不容乐观。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在环保和经济两方面都显示出了巨大优势,水泥企业也对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前景看好,纷纷加快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布局的步伐。今年6月,金隅股份和某水泥公司重组, 6个募投项目中5个是水泥窑协同处置固废项目,其中有3个是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7月,金圆股份公告非公开发行预案,募投项目之一为水泥窑协同处置危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