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厂有了脱硫塔就能高枕无忧了吗,恐怕没那么简单,脱硫塔只能解决分烟气中的一大部分硫,还达不到理想状态,砖厂脱硫塔推广也就是新标准出台后,才纷纷攘攘热闹起来,时间很短,都是采用电厂、锅炉的现有设计,可以讲没有针对砖厂系统设计的。现在砖厂脱硫推广、宣传、投瓷重点也就是烟气脱硫塔,也就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塔”身上了,一旦运转选不到标准要求,砖厂就无计可施了。投资了几十万,最后烟气治理还是不达标,有的砖厂就把责任推给脱硫塔,和设备厂家打官司,这样的例子很多,从这一点可以证明砖厂脱硫不单单是“塔’的事。
砖厂设计各有特色,可以讲五花八门,没有国家和行业规范,再加上原料不同,工艺设备、施工安装质量、员工操作技能高低等因素,每条生产线都各自有自己的特点,也就是我们砖瓦行业常讲的一句话:“没有相同的窑,没有相同的工艺”。这种情况下,所有的砖厂都把一种产品当成救命稻草肯定也是不现实的。
隧道窑干燥工艺区别不大,但干燥媒介的来源却不同,这也决定的排潮(烟)方式的不同:有两个排烟(潮)装置的,就是焙烧窑的烟气排放和干燥窑的潮气排放,烟气就是焙烧窑升温预热、高温烧结的烟气,干燥是利用保温余热及窑顶隔层热。适时将脱硫塔安装在烟气后,重点就是烟气治理,感觉很台理,但我们不要忽略这种窑型由于余热的利用是要满足干燥的,干燥又必须是大风,隧道窑冷却带抽取的风量很大,影响焙烧,为保证焙烧用风(氧),必须在窑尾增加冷却风机强制供风,满足烧结。还有生产线是一个排烟系统,是利用烟气、采热集中进入干燥窑,然后集中排潮(烟)。还有就是烘烧一体窑,更是简便,全窑就是个排潮(烟)风机。以上这些设计基本代表了目前国内已有的生产线特点,这些“不同”能用“一种”设备来完成“同样”的任备吗?显然是不行的。
所以不同的设计,也决定了脱硫的方案不同和难度不一,简单的讲有很大一部分生产线不单单是上不上脱硫塔的事,还有另外一项工程:对窑炉及附属设施进行改造,以满足脱硫塔正常工作,达到检测条件——不是达到检测标准,是检测的条件,如果没有这个条件,就没有检测的基础。
先说说大风量:焙烧不需要很大的风量,但干燥就必须大风,这个大风就成了检测的难点,因为标准中有一项:基准过量空气系数1.7。也就是实际测得的数据要换算成基准系数来计量的,当烟气中空气、氧的含量超出定一数值后,就无法取得检测数据了,直接判定严重超标。不采用大风,干燥窑就无法干燥砖坯,这就是矛盾。
再说说烟气温度的问题:烟气温度高,脱硫塔脱硫效果好,温度低果差,烟气温度的影响很大。也就是说,烟气直接排放,其烟气温度一般为100-120℃左右,这时的脱硫的教率很高,当烟气进入干燥窑经过利用后,潮(烟)温度一般为50-60℃,脱硫的效果就很差,两者可以相差30%以上。
还没有谈到烟气“湿”的问题,就单单个大风和低温就“难”住了脱硫塔。砖厂正常生产,按常规操,即使安装了脱硫塔,环保还是不过标。满足了脱硫塔,达到环保要求,就不能正常生产。
所以,新标准下,一部分砖厂不但要安装脱硫塔,还要改造窑炉及风道,不但要保证正常生产,还要给脱硫塔低成本、高效脱硫创造条件,这样才能维持下去。
所以,砖厂脱硫不单单是“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