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清则城美,湖污则城黯。”自2011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就把治理巢湖作为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矢志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打一场巢湖治理的持久战,全面开启了环巢湖生态综合治理工程。5年时间,合肥先后投入500亿元,决心以“一湖清水”擦亮“大湖名城”靓丽底色。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年治理终有回报,巢湖湖区总体水质由Ⅴ类好转为Ⅳ类,巢湖流域成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巢湖治理进入一体化时代
行政区划调整后,合肥成为全国唯一一座拥抱五大淡水湖之一的省会城市。2012年3月2日,巢湖管理局正式挂牌,巢湖治理拥有了统一的机构,进入“一体化”新时代,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综合治理工程随之拉开序幕——一项项规划,气势恢宏;一项项举措,落地有声!
2011年合肥全面启动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14年7月,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被列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5年8月,环巢湖获批创建我国首个国家级旅游休闲区。这两张“国字号”名片是对合肥近年来“生态优先、城湖共生”理念的充分肯定,是对巢湖综合治理创新实践的高度认可。
当前,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正全力推进,各期工程成效明显。根据年度任务安排,今年一期工程充分发挥效益,二期工程基本完工,三期工程全面开工,四期工程完成初步设计、部分项目开工,五期、六期工程完善可研报告、申贷成功。
环巢湖乡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
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污。几年来,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正围绕“国控断面考核、蓝藻防治、水质改善”三大目标,按照“实施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项目的思路,交叉进行、逐步深入、统筹推进。
截至去年底,以防洪和治河为主的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在今年防汛抗洪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今年7月底,以治污和防污为主的二期工程累计完成投资70.6亿元,占实际需要投资的87.8%。
值得一提的是,二期工程中的环巢湖乡镇污水处理DBO项目,34个乡镇污水处理厂、配套主管网及湿地全部建成,并完成工程验收,进水浓度和水量、出水水质均符合设计要求,运行良好,98%的城市污水得到集中有效处理,120余条河流纳入“河长制”管理。
环巢湖综合治理层层推进
治理巢湖,合肥坚持打持久战,一期期工程深入推进。
根据巢湖综合治理逐步深入的客观规律,环巢湖生态示范区三、四期治理项目从一、二期点、线单项工程向流域综合治理转变。
截至7月底,以扩容和保护为主的三期工程所有项目现场查勘、污染源调查工作完成,完成初步设计的项目有19个。同时,以小流域治理及环湖周边环境提升为主的四期工程,共13个项目、35个子项目,正在开展污染源调查、勘探设计等工作。此外,五、六期工程前期工作已展开。
以巢湖综合治理为代表,五年来我市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开展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绿色森林增长、固体废物整治“四大专项行动”,美丽合肥建设呈现崭新面貌。“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17.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6.8%,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5年,合肥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69.9%。绿色发展,带动发展方式深入转变,我市单位GDP能耗分别降至全省、全国平均水平的6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