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现,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加快实验室技术走向工程现场是改善我国土壤环境的迫切要求,而在这一转化的过程中究竟存在着哪些瓶颈呢?
首先是缺乏技术转化的平台,国家有必要建立有形和无形的平台以推进修复产学研一体化,有形的包括加快建立国家级的工程技术中心等方式,无形的包括鼓励企业牵头或参与修复科研项目,并用各种机制来确保平台的效果。
其次是缺乏技术工程化的承载者——修复企业,特别缺乏技术特色突出的实力型修复企业。在未来几年,国家应该在政策的扶持、税收优惠等方面帮助国内有潜力的修复企业扩大规模、强化实力,并通过他们加快实现技术的工程转化。
第三是缺乏实用技术的成套设备支持,目前修复大多采用国外较为成熟的技术和成套设备,购置设备的成本昂贵,维护成本高,无法体现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限制了很多技术的工程转化,因此加快修复工程设备的国产化成为当务之急,在这点上政府应该通过各种方法予以扶持。
第四是修复领域的工程技术人才缺乏,由于我国修复工程化的路刚刚起步,懂修复专业并有经验的人才凤毛麟角,因此建议国内一些高校尽快调整和建立修复专业来面对市场,培养专业对口人员,另外一些国外修复人才在金融风暴的背景下将收到国内修复企业抛来的橄榄枝。可以预见,未来一两年土壤修复市场上的人才大战将悄悄打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