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11月22日下午,盐田区举办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专项培训,普及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鼓励参与垃圾分类活动。记者从培训会上获悉,2016年,盐田区积极推进垃圾减量分类试点工作,共减少焚烧并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约6594.6吨,其中大件废旧家具、木质垃圾2316.65吨、园林绿化垃圾908吨、废旧织物76.25吨、玻璃1820.8吨、有害垃圾16.9吨、年花年桔21吨等、示范小区厨余垃圾1435吨。
自然降解不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据悉,此次专项培训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教师、博士牟桐华主讲,区直机关、各街道、中英街管理局、社区工作站、辖区学校及各自辖区内市政(城中村)清扫服务企业、小区物业管理单位负责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的150个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
“从出生到死亡,垃圾无人不有,我们无法避免垃圾的产生,但我们可以有效地处理垃圾。”牟桐华从生活垃圾的认识、分类、减量、处理等多角度进行了深入讲解。他表示,生活垃圾处理糅合了民生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技术问题,不仅是一个城市综合治理水平的反映,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反映。
“纸张的自然降解时间是3-4个月,烟头、羊毛织物的自然降解时间是1-5年,铁罐的自然降解时间是10年,皮革的自然降解时间是50年以上,塑料的自然降解时间是100-200年,铝罐的自然降解时间是500年,玻璃的自然降解时间是4000年……”牟桐华说,自然降解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生活垃圾需要以人工干预的方式进行处理。
在垃圾分类的具体实践方面,牟桐华建议,机关、企事业单位要牵头做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的先行者、示范者,落实到居民和家庭,通过各种资源回收日等垃圾减量分类宣传活动普及常识,养成居民定时定点投放、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同时加大处罚力度,形成垃圾减量分类的良好氛围,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
“刚开始在小区试点垃圾分类的时候参加的居民并不多,后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宣传鼓励下,现在小区有一半的人参与进来了。”家住泊岸雅苑的姚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家里放有两只垃圾桶,一只用来盛放厨余垃圾,一只用来盛放各种包装袋和小孩的学习垃圾,每天晚上都会定时定点进行垃圾投放。
“实行垃圾分类之前,我们会先把垃圾全部放在中转站,处理后统一运到填埋场和发电厂;实行垃圾分类后,清洁工人们不用在挤到一起进行垃圾分拣,少了一些分拣手续,提高了工作效率。”深圳市华富市政有限公司经理唐建华表示,垃圾分类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清洁工们的工作负担,而且能更大程度地实现资源回收利用。
盐田区积极推动垃圾分类试点工作 减少焚烧垃圾6594.6吨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自2012年正式启动垃圾减量分类试点创建工作以来,盐田区坚持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秉承“政府主导、公众参与、企业运作、科技支撑”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将居民垃圾分类及社会公众餐饮垃圾实现一体化处理,着力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截至今年10月,盐田区共减少焚烧并无害化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约6594.6吨,其中大件废旧家具、木质垃圾2316.65吨、园林绿化垃圾908吨、废旧织物76.25吨、玻璃1820.8吨、有害垃圾16.9吨、年花年桔21吨等、示范小区厨余垃圾1435吨,在城区人口不断增长的情况下,生活垃圾焚烧量保持平稳,垃圾减量成效明显。
据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整体规划、科学实施,以点带面、逐步推广”的工作原则,今年,盐田区在历年创建生活垃圾减量分类示范单位(小区)的基础上,选取了42个较大规模物业小区进行试点,采取“互联网+”模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通过发放“可降解垃圾袋”、“刷卡扫描”、“有奖兑换”等方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其他小区及全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四小一大”模式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为确保全区垃圾减量分类的各项规定得到有效执行,不断提高盐田区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特制定了《盐田区垃圾减量分类工作综合考评办法》,对承包辖区垃圾减量分类各相关业务的企业进行分类考核检查。
为进一步提升餐厨垃圾处理能力,考虑长远发展,盐田区正在开展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园项目建设工作,新项目占地8438平方米,计划投资8242万(含企业自投),建设内容包括餐厨(含地沟油)处理线(日处理200吨),园林绿化垃圾、大件废旧家具破碎制气生产线以及相关配套设施,目前已完成项目国土规划预选址,环评专家评审、主体工程设计招标等工作。
11月22日下午,盐田区举办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专项培训,普及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鼓励参与垃圾分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