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公布的检测结果显示,今年1~10月,滇池全湖总体水质类别为Ⅴ类,与去年同期比较,水质类别由劣Ⅴ类转为Ⅴ类。此次监测结果是昆明市环境监测中心利用国家环保部的相关设备检测所得。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据地表水水域环境功能和保护目标,按功能高低依次将水域水质划分为五类,其中Ⅴ类(即第五类)是指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劣V类水是指污染程度已超过V类的水。
近些年,昆明市致力于对滇池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滇池入湖污染负荷削减,湖体中氮磷浓度下降,水质恶化的势头得到遏制和扭转。党中央、国务院把滇池治理列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从“九五”以来,连续4个五年计划把滇池治理纳入国家重点流域治理规划。2016年9月8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关于发布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5年度考核结果的公告》,考核结果显示:滇池流域考核结果为较好,得分72.7分。这是国家对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进行考核以来,滇池得分最高的一次。
滇池治理工作主要通过6大措施持续推进:内源治理——在滇池外海北部水域及主要入湖河口实施底泥疏浚200万立方米,使滇池底泥疏浚累计达到1213万立方米,去除总氮约2万吨、总磷约0.54万吨;河道整治——“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对35条主要入湖河道进行综合整治(滇池由河道进入的水量占总水量的70%以上),完成河道4100多个排污口的截污及雨污分流改造,铺设改造截污管道1300公里,河道清淤101.5万立方米;筑“拦截网”——环湖截污工程实施至今,滇池及其水系周边已建成97公里的截污主干渠、22座水质净化厂、17座雨污调蓄池,滇池及其周边筑起了一张巨大的入湖污染物“拦截网”,入湖污染物大幅削减,点源污染物入湖量减少了70%;引水入滇——从2013年12月29日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正式通水到目前,该工程已累计向滇池补水约14亿立方米,引水工程在缩短了滇池水体置换周期的同时,还改善了滇池生态环境水质;生态修复——过去5年,昆明市在滇池面山及“五采区”实施生态修复营造林6.54万亩,实施水源涵养及生态保护示范营造林6.1万亩,滇池流域森林覆盖率已上升到53.55%;此外,建成5.4万亩的湖滨生态带,一些消失多年的海菜花等水生植物,金线鲃等土著鱼类以及野生鸟类重新出现,生物多样性不断恢复;面源治理——农业农村面源治理取得积极成效,在流域取缔680万头(只)畜禽养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1.1万公顷,实施配方施肥14.9万公顷,建成885个村庄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立农村垃圾“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置”的运转机制。
“十三五”期间,滇池治理将以提高水环境质量为核心,围绕“以水定城、量水发展、科学治理、系统治理、严格管理、全民参与”的目标,重点实施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完善治污体系、构建健康水循环、修复生态环境、创新管理机制、加强科技支撑与发动全民参与等7项主要任务。到2020年,力争滇池外海水质稳定达到IV类,草海稳定达到V类,入湖主要河流稳定达到V类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