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网站获悉,我国政府今年年初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提交了《中国气候变化第一次两年更新报告》,报告首次提出,为应对气候变化,我国在发展蓝色碳汇所做的工作,并列出了包括蓝色碳汇调查评估技术体系等7项应对气候变化的海洋技术需求清单。
该报告重点分析了“十二五”期间我国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以及取得的成效,尤其是在发展蓝色碳汇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我国开展了浅海贝藻养殖固碳技术、固碳潜力评估理论和技术研究,初步建立了浅海贝类和藻类固碳潜力评估技术,进行了浅海贝藻养殖固碳技术集成与示范。卫星遥感技术在蓝色碳汇通量、滨海湿地、海草床、珊瑚礁等生态系统监测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形成了完善的区域碳汇监测技术能力。“十三五”时期,我国将通过实施“南红北柳”“蓝色海湾”“生态岛礁”等重大工程恢复海岸带生态系统,改善水质环境,积极发展蓝色碳汇。
该报告全面反映了中国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国情,提供了我国2012年国家温室气体清单。这是我国继1994年和2005年之后,第三次正式向国际社会提交国家清单。值得一提的是,该报告列出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时在海洋技术方面需求清单,包括蓝色碳汇调查评估技术体系、蓝色碳汇贮藏能力提升技术体系、海洋二氧化碳海底封存技术等7项技术。
链接
蓝色碳汇也叫海洋碳汇,是利用海洋生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海洋中的过程、活动和机制,涉及海洋沉积物碳汇、海草床碳汇、渔业碳汇等多个方面。蓝色碳汇是成本较低、技术可行、又可带来多种效益的减碳手段,不仅可以改善高碳环境,而且有益于发展中国的蓝色经济,可带来“双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