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风口引爆记:环境价值变现与格局重塑的万亿江湖
时空在加速,产业在重塑,格局在洗牌。
刚刚结束的两会上,“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作为一个必备参数出现在2017年政府工作保重中,并在多项国家顶层设计中均有体现。在日前举行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中外记者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一句“蓝天在未来不会也不应该成为奢侈品”更是在环保界引发了强烈共鸣。这些无不显示了供给侧改革深化之年,绿色发展的战略已让环保议题的热度更上了一层楼。
历经数年迅猛态势,面对逆全球化、资本化、生态化等外部影响,中国的环境产业正进入新常态:各传统细分领域市场竞争渐显,PPP在资本的裹挟中呼啸而来,产业体量巨大的同时企业却是“小而散”……这是否就是“十三五”期间环保的基调?市场还有没有更多想象空间?环境治理产业又将迎来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
如今,伫立于风口的环保产业正迎拐点。一方面,随着顶层设计执行力加强,公众对碧水蓝天的愿景日臻亟盼,环保产业正逐步成为各方关注焦点;另一方面,当传统产业几近触碰天花板,利润增长业已达到极限,各路资本自然会权衡客户增长的价值和追求内部效率的价值,而向提升内部效率做出倾斜。显然,被视作经济下行趋势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难觅投资方向的资本巨头自然将目光锁定环保。
愈来愈多的环保项目和生态价值被资本识别,有资产变成资本,“十三五”期间的环保产业正凸显出另一重发展趋势。是的,从“没人要”到“抢不到”,从不被资本市场待见到各路企业竞相涌入,中国的环保产业只用了短短十数年。E20环境平台董事长傅涛指出,如今的环保正逐渐摆脱低收入、低风险、收益稳定等收益形式,取而代之的是,领域回报率下降加之PPP模式渐入佳境,环保的掘金风口已走进资本融通时代。
随着政策不断完善,环境治理服务纵深化发展,环境产业的的市场空间将被进一步打开,而大量的环境治理需求将随之密集释放:以海绵城市建设、跨界流域治污、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农村环境治理、土壤修复等为代表,无疑将为环保的二次崛起新增有力注脚。事实上,“上述项目均已具备环境综合系统方案的基本特征。在提供高品质、高层次的环境服务统筹下,包括前端面源治理、环境修复、环境基建等领域将得以并存,具备前所未有的技术性与产业融合。”而在这其中,如何率先抢食这块诱人蛋糕,成了环保企业的共同命题。
在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看来,尽管近年来,环保产业已年均增速逾10%的爆发式增长急速扩容。但与市场乐观形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期为“不愿治污”企业提供服务的环保企业,在治理能力上尚未能满足“十三五”规划释放的巨大环境治理需求。那么,究竟谁能拔得头筹,赢取这份市场红利呢?
“随着环境治理转向以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目标,未来产业的新掘金点将主要源自于技术产品创新。”傅涛进而指出,在时空高速转变的当下,环保产业必须由原来的‘项目时代’走向‘产品时代’,以构建一致性的品质服务平台。”具体来看,据《人民政协报》报道,所谓“产品时代”,即“每个城市都有购物中心,但这只是‘项目’,也许只有万达广场做成了‘产品’;如果说随处可见的小游乐园是‘项目’,那么欢乐谷、迪士尼就是‘产品’;招待所是‘项目’,如家、香格里拉、希尔顿则是‘产品’。”
而这样的发展轨迹下,环境产业将由此前的提供末端治理服务,逐步进入到覆盖整个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服务过程中。因而,业界普遍认为,能够在新经济常态潮起潮落中,紧扣市场风向,以进击者的姿势、稳健乐观的心态来维持长远发展,这正是当前环保产业亟需前行的铿锵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