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节能环保网 » 环境治理 » 流域治理 » 正文

十年顽疾未除 太湖治污还要从哪儿下药

日期:2017-06-21    来源:生态资本论

国际节能环保网

2017
06/21
14:0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太湖污染 蓝藻 无锡

十年前,太湖蓝藻大面积暴发,近百万无锡市民因此用水告急,纯净水被抢购一空。很多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十年间,江苏省动员五市三十多县区上万人,投入超过一千亿元对太湖进行治理,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蓝藻大面积湖泛和沿湖城市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未再发生。然而,蓝藻至今还在“疯长”,太湖的“顽疾”并未得到根治。今年4月以来,太湖发生蓝藻水华20多次,藻密度、聚集面积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个别时段的部分湖区蓝藻聚集情况较严重。太湖环境的未来仍令人担忧。

虽然经过十年的努力,太湖水质稳中向好,但治理工作却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如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秦伯强所说,"(太湖治理)似乎该做的都做了,但太湖水质明明又没达到理想状态。”

那么,在耗费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情况下,“湖病”为何就久治不愈,还从“急性病”变成“慢性病”了呢?这还得从太湖及其周边环境说起。

治标并未治本

自然环境对太湖治理造成了很大的阻碍。据悉,太湖属于典型的平原浅水型湖泊,平均水深不到两米,且在200多年前就已经达到中营养水平,可谓是“先天不足”。

十年过去,太湖的水质虽有明显改善,但由于“治标不治本”,太湖藻类的生长条件未得到彻底改变,湖泊的氮磷浓度长期处于较高水平,生态系统较脆弱。跟人类相似,一旦水文、气温等各方面条件具备,到了特定季节,太湖就会“犯病”。

今年蓝藻的来势汹汹就属于这种情况。去年冬天,太湖地区的平均气温高于同期,冬季积温更是创下历史新高。这种气温正是蓝藻们的“最爱”,由于气温较高,越冬期太湖底泥中具有活性的蓝藻数量就比较多,春季蓝藻的复苏量也会因此增加。再加上今年春天气温偏高,蓝藻的复苏和生长速度也相应加快,不可避免地,一大波蓝藻又如约“占领”了太湖。

此外,太湖周围人口众多,许多村子都临湖而建,企业密集,人为对环境干扰较多,给控制磷、氮,清理底泥等工作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近年来,太湖地区流域河网和主要入湖河道的水质改善幅度较小,仍有大量的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排入湖中,总量甚至已大于太湖环境容量。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又不影响周边人们的工作生活,还需找到更好的应对办法。

 

忽视农业污染

太湖流域一直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可贡献全国GDP的12%至14%。以往,人们只一味对其进行开发。十年间,太湖决心以“金山银山”换“绿水青山”,采取一系列行动治理污染,关停5336家化工企业,控制住了大部分来自企业的污染。然而,过去在治理中,以控源截污为主的各项措施主要集中于城市。虽然政府也希望借推行现代农业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但却不容乐观。

前面我们曾提到,高温是蓝藻滋生的温床。研究表明,排入太湖中的氮和磷约有一半是由化肥流失引起,它们多来自太湖西部上游的农田。而且,太湖附近地区单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严重超标。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农耕方式,政府投入再多资金去治理,也是无济于事。然而,由于政策缺失、社会对有机农产品认可度不高等原因,有机农业的推行一直进展缓慢。

此外,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水产养殖产生的污染物量较大,三者成为了太湖2公里缓冲带内的主要污染源。尤其是水产养殖饵料等的投放,塘内污染物含量较高,在换水时会通过水网直接进入太湖,造成污染。但遗憾的是,在治污过程中,那些造成很大污染的畜禽和水产养殖户们却因为个体规模小,比较分散,成为了污染防治的盲点。他们自身无力处理污染物,且一味追求产量,政府的财力又无从解决,积少成多,自然对治理工作产生了影响。

农村生活污水较难收集,也影响着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其中主要有两个原因:政府在这一块的资金缺口较大,投入不足;农民在生活中多喜欢使用井水,用完后会随手倒掉,淘米洗菜的水、洗澡水等都有可能流入太湖,对其造成污染。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人们意识上的松懈也使太湖蓝藻不得根治。多年来,太湖蓝藻虽一直存在,但并未暴发十年前的类似事件,或许有的人会因此掉以轻心,认为太湖的局势已得到控制。另外,目前太湖的治理进入瓶颈期,好治理的、容易出成果的都已经治理过了,剩下的都是难关,一些干部可能会因此松懈、畏难。

功成不必在我

要想根治太湖蓝藻,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蓝藻来了就去打捞、控制,蓝藻暂时走了就又松了一口气。更要找到太湖的“病根”,好好对其进行调养。从整治农业、工业、强化人们的环保意识和干部的责任心等多方面入手,对太湖周围的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对此,业内人士也为太湖开出了“药方”:下一步,太湖的治理首先要提高打捞蓝藻的自动化水平,更好地将其“变废为宝”;其次,要对以往的治理盲点一一突破,对污染源进行准确分析,不再主抓城市,瞄准农村面源污染,制定小流域治理规划;最后,水质逐渐变好后,也要防患于未然,多种植水生植物,成规模地建设好湿地生态系统,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生态修复,不给太湖“犯病”的机会。

 

治湖是一个长期工程。太湖治理刚刚走过十年,虽然成就有目共睹,但彻底治理太湖的病症,仍是任重而道远。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过去几十年工业化和城镇化造成的环境污染,绝不可能短时间内做到药到病除。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太湖的污染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积弊,必须给太湖一个系统化的解决方案,让太湖调养将息,慢慢恢复元气。在管住工业污染的同时,还要为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寻求一个良方,而这些治理工作,绝非简单粗暴的一禁了之能解决的,需要政府的治理体系做出相应的变革。

对太湖长期的治理,不可能由一任官员完成,需要在找准方向的同时,几届环保大员们接力完成,这就要求治理者们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认识,一任接一任地干下去。这恐怕是太湖治理的软肋,当治理短期内没有政绩,我们的环保官员仍然要坚持不懈。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希望有一天,太湖的慢性病能够彻底痊愈,真正展现出自己的美丽容颜

返回 国际节能环保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