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11日公布,海绵网小编梳理文件发现,未来两年内将全面建立的“河长制”,8大亮点值得记住。让我们来看看“河长制”到底有哪些具体亮点:
河长制与海绵城市的关系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核心是把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穿到河湖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全过程,促进河湖休养生息、维护河湖生态功能。而加强城市河流综合治理,实施水生态修复正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海绵城市建设“渗、滞、蓄、净、用、排”各项措施发挥系统治理效益的重要基础。河长制的推行与海绵城市关于河道水系的建设相辅相成。城市水系海绵化的改造是以加强完善骨干河网的建设、中小河道的水系沟通、以及暴雨来临之前的水位预降机制为主要措施。通过生态护岸、陆域植物群落以及水生植物建设,进而实现透水和净水的功能,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的建设目标。
发展历程与建设任务河长制与海绵城市建设有各自独立的管理机制与工作计划,但两者又相互关联,有着同一个服务对象和相同的建设目标。 海绵网小编整理了河长制与海绵城市的发展历程与建设任务,供读者参考。
“河长制”、河“长”治,部分地区已显成效1.浙江目前,浙江完成消灭垃圾河6500公里,消灭黑臭河超过5100公里,基本清楚“黑、臭、脏”的感官污染,城乡环境得到很大的改观。
湘湖三期全景2. 广东广东省广州市建立“广州治水APP”,该平台是各级“河长”即时收到投诉、处理反馈问题的重要渠道。广东省广州市不断推进和完善河长制工作,通过推广安装“广州治水APP”,建立起及时高效的河涌管理机制。通过APP平台实时加强全区街、村(居)级“河长”以及区水务、环保、城管等部门河涌巡查员的巡查、执法、整改、交办、督办等河涌巡查管理工作,建立及时高效的河涌管理机制。
3. 贵州2009年,贵州省在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源头三岔河试行河长制,涉及毕节、六盘水、安顺9个县(区),三岔河河长制的成功模式很快复制到其他流域。监测数据显示,2015年,贵州全省主要河流水质良好,纳入监测的44条河流85个监测断面中,76个监测断面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比上年上升8.2个百分点;监测的湖(库)中80%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14个出境断面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水质类别,比上年上升14.3个百分点。
治理后的涟江河景色运用河长制进行河流管理的河流,在技术上跟城市水系海绵化改造过程有许多趋于相同的地方。海绵城市网曾经剖析过城市水系的海绵化改造过程,具体可以点击【深度剖析】海绵城市工程案例详解系列—城市水系 查看。而河长制河流建设技术做法大抵为如下几种:河长制河流水系建设技术1. 污染源控制通过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控制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实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减少排入河流的污水量。改善末端治理,对于必须排出的污水,应逐河段进行总量控制(即功能区的水质目标确定后的河段最小环境容量)。
2. 河道生态修复
河道生态修复技术繁多,主要有复合生态滤床技术、生物膜净化技术、水生植物修复技术、底泥生物氧化技术,关于城市水系的海绵化改造篇中有具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