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商业模式+技术,三大核心要素已齐备,2017年
水环境治理进入高峰期。水环境环境治理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也是生态理念的先行示范。“
河长制”是一项有效的行政手段,以水质指标进行政绩考核,也可与PPP绩效付费体系有机结合,当前,“河长制+PPP+水专项”要素齐备,万亿市场正在释放。
PPP项目收益率参考标准有差别,合同中应强化利率风险承担方式。当前有关部门对PPP项目仅存在5%-8%收益率指引,但具体项目的设定仍需结合行业技术经济特点、PPP具体运作方式和潜在投资风险等因素综合考虑。当前由于部分地方政府方较为强势以及投标竞争,项目收益率逐渐被压低。在利率上行趋势下,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而PPP项目周期长,对利率风险造成的损失并不十分明确,未来在合同中应注明如何承担或采取调价措施。当前,行业专家也建议设立PPP项目基准收益率,对使用者付费类项目,长期贷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2-3%风险收益率,政府购买服务或政府付费类项目,金融市场上无风险收益率再加上2-3%风险收益率,未来政策完善值得期待。
PPP基金+专项债+ABS打通PPP全生命周期,绿债等方式开辟融资新途径。定增新规导致其市场规模及增速将出现下滑,其他融资方式将可能成为未来环保板块的选择,在多种融资方式下,低成本是关键。PPP基金有效的促进了项目发起阶段的资金配置;PPP项目专项债的发行可极大支持项目建设期的融资需求,解决PPP项目进入问题;PPP资产证券化可解决投资者退出需求,二者将形成前端+后端有效互补。“PPP基金+专项债+ABS”打通PPP全生命周期、降低PPP项目的融资成本,也有利于化解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专门针对绿色项目,我国2016年开始发行绿色债,占比最多的绿色金融债中,有77%具有成本优势,绿色公司债中具有成本优势的更是占到91%,未来绿色概念的债券融资有望成为环保公司一种新的融资方式。
国资背景公司融资成本优势明显,水环境板块集中度呈现增加趋势。我们针对从事水环境板块的公司融资成本进行了分析(2016 年发债成本比较), 央企在融资规模及发债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如如葛洲坝可将利差维持在较低水平,而具有国资背景的综合性水务公司如北控水务和部分地方性国企亦可达到相对较低水平,民营企业包括园林类公司及地方型、技术型水处理公司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因此,我们认为,如果利率长期维持在较高位置,对国资背景公司是利好,行业集中度将逐渐呈现增加趋势。而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可以采取的策略是,发挥区位优势,或技术、运营、生态维护等专项优势来获取订单或采取联合体方式共同获取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