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垃圾屡禁不止的背后,存在非法倒卖和转让固废进口许可证的“黑色利益链”,倒卖“指标”成为一桩利益惊人的生意。
国外一包数百件的旧衣物,偷运到中国后,经过分拣整理,每件能以几十元甚至数百元价格出售,而这些衣服当中,很可能含有大量病原体。
除了旧衣服,国外的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
医疗废物等近年来也源源不断地流入我国。漂洋过海的洋垃圾究竟为什么屡禁不止?这背后有什么样的经济链条?该如何监管,才能杜绝这种现象?
目前,环境保护部正在组织开展为期1个月的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对全国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同时启动问责机制,对通风报信、包庇纵容等违法违纪行为追究责任。
中国环境保护组织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认为,这次专项治理的亮点就是强调了监管的重要性,但是如何能够形成长效机制,也是治理的关键所在。
黑色利益链
一双在深圳生产的运动鞋,被装在纸盒中运到了美国,顾客买鞋后把鞋盒扔进了可回收垃圾桶;随后,鞋盒被送上了南加利福尼亚港口的集装箱船,很可能又从那里被运回我国;然后再进入造纸厂,经过循环再造变成了新鞋盒,再次被出售给制鞋企业,鞋盒再次被顾客买走……
这只是洋垃圾作为原料被循环利用的一种,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很可能威胁人的身体健康。
据环保部介绍,我国对进口固体废物实行分类管理,对环境风险较小、资源价值较高的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如废旧金属、废纸、废塑料等实行进口许可管理制度;对环境、卫生风险较大或利用价值低的危险废物、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物、电子废物等洋垃圾禁止进口。
马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洋垃圾污染环境的情况不止这一种。
其中,有直接含有有毒物质的重金属和有机物,还有以循环利用为由引进的洋垃圾,在再利用的过程中发生二次污染,产生的废水、废气、重金属等会污染土壤和海洋。
以电子垃圾为例。
20多年前,浙江台州是国内最大的“洋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地之一,在那里,废旧电器、金属部件、电路板、电线、废塑料等被当地人称为洋垃圾的固体废弃物堆成一座座小山,再被分送到温岭、路桥等地。
洋垃圾在那里被拆解,分离出铜、铝、铁等金属。这些金属材料,为温岭、黄岩的汽摩配件制造业,路桥、玉环的阀门配件制造等产业提供了基础材料。每年,台州还有超过百万吨的黄铜、钢铁销往国内大型冶炼工厂。
然而,这本应是循环经济典型的电子拆解业,却因为粗放的作业方式,种下了“毒”果,许多洋垃圾分拆地水体恶臭鱼虾绝迹,土地黑硬寸草不生,空气污浊异味袭人。
有专家分析,电子洋垃圾所含的有毒物质在经过简单拆解后,产生的废水废气及二次废物给环境造成的污染,是很难恢复的。
马军表示,尽管国家层面意识到了问题并开始了专项治理,然而,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地方政府为追求经济增长点,为一些违法企业撑起保护伞。
同时,洋垃圾屡禁不止的背后,存在非法倒卖和转让固废进口许可证的“黑色利益链”,倒卖“指标”成为一桩利益惊人的生意。
我国2011年颁布实施《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办法》,进口固体废物监管工作主要由海关、检验检疫、环保、商务、发改五部门共同负责。
然而,一些地方对固体废物进口后实际的货物流向缺乏有效监控,货物通过许可证进口后是否在备案工厂进行加工,仅凭拍照来印证,漏洞较大。
据《北京晨报》报道,东部沿海某省有关部门近期查处了一家涉嫌参与走私固体废物的化纤公司。
执法人员发现,该公司建有三条用于处理进口固体废物的生产线,实际仅有一条正常开工,而该公司仍按照每年产能全开即15000吨的“顶格额度”向海关报关,“套”出来的额度被“转让”到了其他省份的小作坊,企业从中牟取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