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全方位、多领域齐发力,久久为功。近年来,海口巧手细工绣出“醉美”椰城,积极把好生态关,致力于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节节攀升。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近年来,得益于诸多环境治理措施,良好的生态环境逐渐成为海口最大的发展本钱与核心竞争优势。如今,海口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全力推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据悉,为推动美好新海口建设,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海口分领域、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环境治理。不仅仅是顶层设计,完善政策标准,在具体的治理措施上,海口因地制宜,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也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一直以来,海口市扎实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2016年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全覆盖和无害化处理率95%的目标,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在环保设施上,目前,海口市每个镇平均拥有生活垃圾收集站2座,垃圾运输车9.9台。每个自然村拥有垃圾桶6个,保洁车辆4台,农村环卫设施设备得到进一步完善。
可以说,海口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取得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和薄弱环节,比如长效管理机制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标准不高、群众的卫生意识不够高等。下一阶段,海口将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最大限度实现农村
垃圾处理资源化和减量化;政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经费保障;同时,对农村生活垃圾监管“盯住不放”。
环卫管理“海口模式”
环境卫生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在加强农村环卫设施建设的同时,海口理顺环卫管理体制,建立了城乡一体化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打造出可在全国推广复制的环卫管理“海口模式”。
针对对环卫行业管理、垃圾治理存在的诸多瓶颈问题,2015年,海口把环卫综合一体化前后端产业链通盘考虑,采用PPP模式,引入实力较强、产业链较全、投融资和技术研发能力较强的企业,积极推行环卫一体化PPP改革。
海口市市政市容委副主任、市城管局副局长蔡能浩表示,自实行环卫PPP一体化改革以来,海口基本实现了三个目标:一、通过环卫一体化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提高了精细化作业能力和整体管理水平;二、拓宽了投融资渠道,缓解了政府财政压力;三、提高了环卫作业运营管理效率。
海绵城市建设
对海口来说,厚植新发展理念,不仅意味着一场深刻的理念洗礼,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共识,还意味着海口的建设站在新的起点上,需要更加注重“里子”工程。
《海口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提出,2020年,建成区不小于20%的城市硬化面积建成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到2030年,建成区不小于80%的城市硬化面积建成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0%。
作为海口首条建有地下管廊的海绵化道路,长滨路中央绿化带海绵化改造工程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海绵化道路建设初具雏形。如今,一场暴雨过后,路面上已无明显积水。如今,该路段的海绵化工程已成为海口海绵化道路建设的示范段。
农村污水处理
根据《海口市农村生活
污水治理工作方案》要求,未来,海口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将采用社会融资PPP模式进行,选用技术可靠、诚信度高、投融资能力强、具有从事城乡水环境治理专业能力的企业单位实施全市农村的污水治理和日常运营维护。
在治理过程中,对可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的村庄,海口将优先考虑将村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统一处理;对于居住分散、生活污水难以统一收集的村庄,应尽可能合理利用现有边沟和自然沟渠收集生活污水,采用分散式人工湿地、氧化塘、稳定塘等方式分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