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推进,对
水环境监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种水质监测指标逐渐增多,因此,监测仪器的多样化发展已成必然趋势,未来各种重金属监测仪等专业化仪器将会逐渐增加。更为利好的消息则是,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阶段,水质监测市场需求仍在不断增长,未来潜力巨大。
“十三五”增长拐点初现 水质监测渐呈逐鹿之势
环境治理,监测先行。在环保整体产业链迎来利好的背景下,作为治理环境污染、衡量环境质量、检验治理成效的基本准则,环境监测将成为环保细分领域中的下一个风口。
环境监测,即通过对环境污染物的分析和监测,定性或定量描述出环境质量的状态。随着公众对环境监测数值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及对数据造假的零容忍,环境监测的任务量扩大,同时对监测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进入“十三五”时间,环境监测市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趋势,并一度达到近千亿元的市场潜力。
其中,同样具有千亿“身价”的水质监测市场更为引发业界关注。“水十条”、“河长制”以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等政策密集出台,水污染治理成为“十三五”环保工作的重点,水质监测有望率先受益。总体上,受益于运维市场的快速增长,“十三五”期间水质监测行业有望实现高增长的复合发展态势。
众所周知的是,水质监测行业整体体量较小,集中度较高,一直被认为是“小而精”的环保细分行业。在此前印发的“十三五”规划中曾明确,要“以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这也就意味着,在经历搭建环境监测网络、污染源监测后,环境监测整体产业链迎来了以空气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等为主的阶段性特征。
水质监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监测仪器、监测系统以及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除了COD、氨氮被列入目前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以外,五参数、总氮、总磷、悬浮物等都是评价水质的重要指标,此外还有重金属、BOD、生物毒性等一些辅助评价指标。同时,水质监测的范围也很广,使用的监测方法呈现多元化发展,诚如重量分析法、滴定分析法、色谱分析法、原子分光光度法、比色分析及分光光度法等。
虽然市场规模较小,但未来巨大的增量市场可期。公开资料显示,未来我国水质监测市场容量的增速将在20%以上,到2020年,我国水质监测市场容量有望超过95亿元,水质监测行业开启“群雄逐鹿”时代,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期。保守估计,“十三五”期间水质在线监测设施投资将超过300亿元,市场规模正位于由10%向50%渗透率的快速发展战略期。
短期来看,由于“大气十条”终期考核、地下水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的投资都将于2017年完成,大气、水环境监测设备投资未来两年的确定性较强。根据地表水监测、污染源监测细分市场的未来增速,以及我国对水质监测行业的重视,上述报告预计,未来水质监测市场规模增速有望保持在20%左右,到2020年超过95亿元。
随着有关环境监测服务社会化政策的出台,水质监测市场将逐步向社会开放,行业公司将由监测设备销售向提供环境监测服务转型。期间,在省以下环境监测机构垂直管理改革推进、环境质量监测事权的上收和第三方监测运营维护逐步引入的大背景下,能提供精准监测数据、技术研发实力强、资金雄厚的龙头企业将率先从千亿级蓝图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