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加快,废弃的产品往哪儿放成为了难题。很多人不知道如何处置,进入回收渠道的一部分得不到合理利用。在这样的背景下,业内人士建议,建立集中处理中心,设置奖惩政策,完善管理体系,加速构建废弃电子产品回收网络。
电子垃圾何时不再“游离”?回收利用短板待补齐
最新消息显示,由欧盟资助的研究项目CWIT针对
电子废弃物的后续处理过程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尽管相关法规实施多年,但是仍有一半以上电子废弃物未能得到合规处理。所以,CWIT项目认为,应当促成税务、司法、警察和海关等部门的合作,打击电子废弃物处理违规行为。
实际上,我国对于电子废弃物的利用率也相对较低,有资质的企业尚属少数,还有很多电子废弃物游离在个体回收者手中。就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最新调查中,96%以上的受访者家中有废弃电子产品,但是接近8成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在已知的处理方式中,二手市场几乎包揽了近半的电子废弃物回收,以旧换新和个体回收各占3成左右。受访者大多数表示,也很担心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泄露个人信息。所以差不多70%的受访者表示,希望政府主导设立手机回收站,统一进行处理。
这个观点倒是与云南省人大代表杨艳不谋而合,杨艳在省十二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就提出了类似的建议。杨艳认为,要建立电子废弃物处理中心,尽快将“垃圾分类管理中长期规划”落到实处。具体的办法就是,构建起电子废弃物收集点——电子废弃物收集站——电子废弃物处理中心的完整运输处理体系。
上海市人大代表李颖君给出的建议是,对积极参与电子废弃物交投者给予奖励或信用积分。也就是从环保意识的角度,在处理补贴基金制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李颖君代表认为,对于电子废弃物回收的宣传应该更具有持续性和周期性,合理的奖惩政策有利于不断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兆华及其研究团队也发表观点称,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管理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一点,未来电子垃圾回收处置应走向多元化,充分发挥市场和消费者的选择作用,简化行政体系,理顺职能,逐步建立以延伸生产者责任为主体的管理制度。
纵观业界主流观点,大多数专家都表示,要清晰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再利用产业链的脱轨环节,正视问题的症结所在。电子垃圾收集渠道仍需拓宽,转运机制要更加高效,处置方式进一步提升再利用率,而每一个环节的管理都是对制度和标准的考验。
当然,我国在电子废弃物处理问题上也并非完全没有进展。禁止
洋垃圾入境,联合开展电子废物
再生利用行业清理整顿,借鉴世界通用的“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一项项措施都旨在引导电子废弃物最终流向,强化监督和问责。另外,提高社会意识,鼓励全民参与也是宣传和教育的初衷。
总的来说,电子垃圾回收和再利用已经在向好的方向迈进。随着顶层设计查缺补漏的收尾,回收体系的不断完善,公民意识的提高以及选择的增多,电子废弃物被丢弃或者“睡大觉”的现象将越来越少。而那些流入市场的废弃电子产品,也会越来越多地得到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