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早已过半,资本市场又到了“承前启后”的总结时间。本报记者梳理获悉,截至目前,已有近百家节能环保上市公司发布了年中业绩报。作为当前为数不多业绩增长确定性高、估值合理的行业之一,节能环保继承了此前的良好表现,半数以上企业实现营收、净利同比双增长。
从细分板块来看,废水、废气等工业污染治理领域增速较快,领跑行业。此前被看好的监测板块也不负众望,在各级政府不断完善环境监测站点布局、中央环保督察等因素影响下,上半年增速超过20%。
7成企业实现净利增长
第一季度的利好趋势,在2017整个上半年得到了延续。总体来看,节能
环保企业“吸金力”大增。
以沪深股市为例,公布半年报的近百家节能环保上市公司中,仅金科环保、竹邦能源等14家公司出现了亏损。对比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0%左右的节能环保上市企业,较去年同期实现利润增长,其中近30家企业涨幅超过50%。依托清洁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百大能源以高达886.38%的增长率成为“吸金王”。
就营业收入来看,仅不到3成企业较同期有所下降。盈利为正值的70余企业中,有9家一举实现业绩翻番。其中,三聚环保稳坐“龙头”位置。作为2017年中国财富500强企业之一,三聚环保继一季度拔得头筹后,以总收入120.85亿元、同比增加108.13%的中期业绩再度领跑行业,并成为上半年唯一收入过百亿的节能环保企业。
而在港股市场,以光大国际、北控水务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上市公司,总量虽不足10家,上半年却赚得盆满钵满。统计显示,其平均营收高达28.39亿元,超过沪深股节能环保企业均值近一倍;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达39亿元左右,也高于沪深股节能环保企业。
“上半年,环保类上市公司营收、归母净利润增速均呈加速趋势,行业处于高景气周期,且呈现强者恒强的态势。”平安证券分析师余兵称。
在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副院长薛涛看来,这样的不俗成绩并非偶然。“一是因政府需求增加,治污市场扩大,催热了PPP模式在节能环保领域的应用;二则受益于中央环保督察、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治理等政策落地,为节能环保企业带来利好。”他向记者表示。
工业治污板块表现突出
记者进一步梳理细分市场发现,
工业治污板块在上半年表现突出,吸引了清新环境、永清环保等多家企业涉足,发展势头喜人。
光大证券分析师陈俊鹏对此表示,在政策层面,排污许可证、环保税、第三方治理不断强化,成为推动工业环保的重要驱动力——排污许可证为工业企业排污设定严格门槛,推动淘汰治理不力、重污染企业;环保税设定了刚性排污成本,并对减排进行引导,奖优罚劣,此两者为政策倒逼机制。第三方治理提供了市场化的商业模式。
清新环境董秘李其林对此也深有感触。“可以说,2017年是工业污染治理领域受到高度关注的一年。6月,环保部发布了关于征求钢铁、火电、锅炉、建材、有色等20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修改意见的函,随着未来新标落地,将为工业烟气治理带来新的增长空间。"他告诉记者,清新环境上半年净利润增长17.44%,主要得益于工业治污业务的拓展,包括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由东部向中西部延伸,及中小型锅炉提标改造、工业烟气治理等增量。
余兵表示,继今年3月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 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及6个配套方案于近日密集出台,目标更高、措施更具体。以“压煤减排、提标改造、错峰生产”为主攻的治理方向,不仅对企业提出挑战,也为工业环保带来更多机会。
第三方治理市场待开发
“下一步,我们将以工业烟气治理和第三方环境治理服务为抓手,进一步打开工业环保市场。如在火电行业,目前只有20%左右的企业,真正将环境治理交予第三方公司,还有80%的空间等待释放。”谈及后续发展,李其林表示。
而清新环境的关注重点,也折射出节能环保行业的下一“风口”——第三方治理。
以监测部分为例,早在今年一季报披露后,多个业内机构便表现出乐观态度,预测该板块将在“十三五”期间达到20%-25%的增速,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大关。记者了解到,在一季度净利润实现突破的基础上,监测板块继续以超过20%的半年涨幅,在节能环保细分板块中初步崭露头角。
薛涛也指出,目前参与监测板块的企业数量不多,且订单体量相对不大,加之环保部近期印发的《关于推进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鼓励第三方加入,为市场拓展了新的空间。“不过,第三方治理的进入门槛相对更高,不是简单做几块表格就能完成,而需具备丰富经验、系统性强的企业才可胜任。” 薛涛说。
“中央环保督察力度持续趋严,凡是重污染企业均面临着改造压力,这刺激了环保需求的增加,对环保企业构成长期利好。”余兵补充。根据历史数据,上半年环保类公司营收所占全年营收的比例在40%左右。由此推测,节能环保上市公司在2017全年营收有望超过2500亿元,营收增速维持在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