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莞全市打响治水攻坚战之际,“
院士治水”最近成为东莞市镇两级关注的焦点。9月21日,省环保部门就“院士治水”前往东莞调研,东莞市环保局在调研过程中首次公布了长安人民涌、东城老围河
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报告,根据该报告,“院士治水”试验技术对于解决水体黑臭有一定作用,并具备一定成本优势,但仍需进一步试验。
水体整治取得初步成效
东莞市环保局今年与中国工程院水污染治理专家杨志峰院士团队达成水污染治理技术试验合作意向,借助该团队在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方面掌握的核心技术,通过技术试验模式,开展长安人民涌、东城老围河及牛山溪黑臭水体整治、大岭山旧飞鹅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深度处理、南城文化广场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等4个技术试验项目,力争在东莞市形成可推广复制的水污染治理经验技术,助力东莞市打赢水污染治理攻坚战。
报告指出,目前长安人民涌、东城老围河及牛山溪黑臭水体整治实验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技术试验现阶段整治目标为消除黑臭(黑臭水体评价指标包括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氨氮四项)。
为检验试验成效,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在长安人民涌试验段共设定了5个检测点位,在东城老围河及牛山溪试验段共设定了3个检测点位,从7月18日起,每天对各个点位跟踪检测。其中人民涌以7月18日至8月9日检测值为河道现状值评估,8月10日起为修复效果评估;老围河以7月18日至8月14日检测值为河道现状值评估,8月15日起为修复效果评估。
检测结果显示,人民涌治理前透明度、氧化还原电位、氨氮指标现状评价均轻度黑臭,溶解氧为无黑臭。经治理,自8月12日起人民涌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基本稳定达到消除黑臭目标,氨氮指标仍存在一定波动。
老围河及牛山溪治理前透明度、溶解氧、氨氮指标现状评价均为无黑臭,氧化还原电位为轻度黑臭,经治理后,以上4项指标均有所改善。
建议加强试验效果评估
市环保局在报告中建议,进一步延长试验时间,加强试验效果评估。在试验完成消除黑臭水体基础上,由院士团队进一步改善工艺、完善技术参数,确保黑臭水体4项指标能在接下来一个月试验期内甚至长期能稳定达标,并力争使水质改善到地表水V类标准。
报告同时建议进一步扩大技术试点,及时总结试验经验,如果最终检定院士团队技术具备稳定的消除水体黑臭效果,建议分阶段逐步铺开试点,对东莞市余下的8条黑臭水体河涌,及在全市各镇街分别选择至少一条符合试验条件的、已基本完成截污的、水体状况稳定的、黑臭严重的河涌,由市环保局统筹组织开展试点示范。试点示范项目以镇街投入为主,市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适当补助。
报告还建议在院士团队的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符合东莞市水体特点的河涌治理技术。东莞市环保局表示,东莞市河涌水体普遍存在氨氮、总磷偏高问题,大部分为劣V类水质,根据目前掌握情况,院士团队技术对总磷的削减效果不够明显。接下来,从改善水质及完成考核的角度出发,东莞市要系统开展河涌综合整治,在确保消除水体黑臭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治理技术,进一步削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从根本上改善水质。
相关
评价1:消除黑臭有一定作用
人民涌、老围河黑臭水体的四项评价指标基本达标(除人民涌氨氮指标浓度呈现轻微波动外),经初步研判,院士团队的试验技术对消除水体黑臭有一定作用,但由于设备运行时间短,对于试验技术能否长期稳定地消除水体黑臭、以及能否进一步削减主要污染物,从根本上改善水质,目前仍难以判定最终结论,需通过长时间的持续试验才能对试验效果作出更精准的研判。
评价2:水体不稳定影响试验
要保证院士团队技术试验顺利实施,必须系统解决截污、水位控制等一系列问题,避免水质、水位不稳定影响试验稳定性。
从试验效果看,老围河试验比人民涌试验水质改善效果更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老围河的整体水环境状况较为符合试验的边界条件,而人民涌水体状况极不稳定导致试验难度增加。人民涌试验受茅洲河干流进水水质影响大,每经过一次涨退潮,人民涌换水率达80%,新换进来的水为茅洲河干流劣V类水,对试验介质冲击较大。
评价3:具备一定成本优势
经估算,平均每吨水处理费约300-400元,运行费约0.1元/吨。已建、在建污水厂每吨水造价一般在1500-2000元之间,运行费在0.1-0.4元/吨之间。
院士团队的黑臭水体治理技术主要是采用原位生态修复的方式对河道进行治理,通过激发河道内原有生态系统,将黑臭河道转变为具有健康生态系统和自净能力强的河道,并通过水底的生态系统原位削减黑臭底泥,因此,该技术的后续维护将会相对简单,且维护成本低。
但由于该技术的应用需首先满足其边界条件,而且,该技术对降低氮磷等污染物效果不够明显,需配套其他除磷降氮措施,因此,必须全面系统地开展截污、控源、工程治污、生态修复,才能达到该技术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