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汽车快速“飞”入寻常百姓家,极大方便出行的同时,也带来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对此,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已多管齐下,致力于源头管控尾气排放。
每年9月22日是“
世界无车日”,其宗旨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了解汽车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鼓励人们在市区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车或步行。显而易见,“无车日”并非强制禁车,而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倡议人们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以此来缓解交通压力,保护环境。
如今,环保已经成为我国关注度最高的问题,在环保督察、蓝天保卫战、“大气十条”收官之年、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等多重因素下,保障空气质量尤其重要。
确实,汽车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与此同时,随之而来的是交通拥挤、大气污染等问题。我国作为连续八年世界机动车产销第一大国,汽车尾气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甚至业内有声音表示,目前,汽车尾气已成为继工业污染之后的第二大污染源。
众所周知,汽车尾气是汽车使用时因为燃油产生的废气,含有上百种不同的化合物,其中的污染物有固体悬浮微粒、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铅及硫氧化合物等。当尾气排入空气中,与其他污染物互相作用反应后,产生大量二次颗粒物,成为PM2.5的重要来源;同时还会使二次颗粒物爆发增长,严重影响空气质量。
据环境保护部大气环境管理司司长刘炳江介绍,随着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加,我国部分城市空气开始呈现出煤烟和机动车尾气复合污染的特点,直接影响群众健康。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天津、上海等15个城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源解析工作结果显示,本地排放源中移动源对细颗粒物浓度的贡献范围为13.5%至41.0%。
在此背景下,汽车尾气治理已然刻不容缓,现阶段全国多个城市已经出台“一揽子”治理措施,致力于全方位、多角度管控汽车尾气排放。以北京为例,随着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打响,北京结合此前的经验与有益探索,从管控-执法-处罚-检测四个方面确定机动车污染防治主要工作。
此外,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减少汽车尾气排放,今年1-7月,环保部门也相继出台各项治理政策:加强重型柴油车监管、加强新车监管、改善车用燃油品质实施第六阶段油品、加速老旧机动车淘汰、强化油气油品监管等。
由此可见,治理汽车尾气,国家政府和地方部门均开始不断发力,并加快治理步伐。如今,我国已经初步建立机动车环境管理新体系,汽车尾气治理已被摆在环境治理中重要的战略位置。
那么,到底如何有效治理汽车尾气呢?相关专家认为,围绕机动车展开的治理大气污染的内涵,应包括针对油品质量、尾气排放、使用频率、区域输送以及汽车产业相关内容的监管做好文章。
控制汽车快速增长。中研普华研究员许俊龙曾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可借鉴国内外控制汽车快速增长的经验和教训,再结合我国具体实际情况,控制汽车总量。
从技术上发力控制汽车尾气排放。其一可通过车辆升级,包括发动机燃烧技术和尾气催化转化技术。其二提升油品质量,降低其中硫含量及其他危害元素。
构建交通污染监测网,加大汽车减排力度。研判机动车排放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使控制排放与改善空气质量有机衔接起来;同时,减少汽车使用频率,鼓励绿色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
强化监管力度。大力推进更严格的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法规的实施,切实做好新车环保达标监管工作;并加强在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和油气油品的执法监管,全方位控制移动源排放污染。
文章链接:中国环保在线 http://www.hbzhan.com/news/Detail/120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