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秀茹是通州区玉桥北里社区
垃圾分类“绿袖标”指导员之一,2014年加入“绿袖标”队伍以来,她看到了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越来越强,现在基本都能够做到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分开投放。而自今年6月起,玉桥北里又率先试点启动“两网融合”垃圾分类新模式,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与垃圾分类处理融合,目的是实现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在大量的宣传活动和“绿袖标”队伍的指导下,居民们正逐渐形成自觉让生活垃圾“各有其所”的习惯。
分类垃圾桶组合摆放
三小区实现垃圾减量
丁秀茹的工作,从每天清晨就开始了。她来到玉桥北里小区后,先把自己负责的桶站进行分拣收拾,看看“厨余垃圾”、“其他垃圾”是否都各在其所,如果没有,她就要帮它们回归本位。
丁秀茹告诉记者,干这项工作3年多了,她看到了居民们对垃圾分类越来越重视,以前看到有人过来扔垃圾便上前提醒什么样的垃圾扔在什么样的桶内,现在基本不用说了。
在玉桥北里小区内记者看到,几处桶站除了有“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桶外,还有一个“可回收物”桶,原来这样的桶站是玉桥北里试点启动“两网融合”垃圾分类模式后新配的。
“两网融合”,即把再生资源和生活垃圾网络进行有机结合。桶站的变化,即是垃圾投放收集环节的体现。
“在没有“两网融合”之前,咱们就只把厨余垃圾单分出去,其它的都放在一起处于‘大锅烩’状态,为了避免可再生资源被污染和浪费,就需要再分拣。现在单独配置了‘可回收物’桶,运行顺畅后,从源头直接就完成了分拣工作,投放完毕也就等于分拣完了,可以大大提高垃圾处理和资源再利用的效率。”玉桥街道环卫科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目前,玉桥街道在玉桥北里、柳岸芳园、格兰晴天三个小区试行“两网融合”。新模式启动以来,三个小区共分捡回收硬纸板3325公斤、塑料瓶21250个、易拉罐4554个、铁180.1公斤、酒瓶229个……不仅使垃圾得到有效减量,资源再利用率也不断提高。
此外,环卫部门还在三个试点小区内配置了旧衣物回收箱和废弃物资收集柜,用于可回收物分类投放。
居民分类投放垃圾
可积分兑换日用品
每天,丁秀茹除了收拾桶站、分拣垃圾及可回收物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帮小区居民记录积分。丁秀茹和其他“绿袖标”指导员都配有一部工作手机,上面安装了垃圾分类的积分软件。在这个软件上,分为常用、大件、厨余垃圾三大类,常用又细分为泡沫、塑料瓶、油壶、铁、铝、易拉罐等10余小类,各小类后面分别有积分和数量。
“居民根据需求,可以申请一张积分兑换卡。比如老王家有5个塑料瓶子需要处理,就可以找到我,我把这瓶子收过来,用手机给他做好记录,然后刷一下卡,他这个数据就上传了,社区开展积分兑换活动时,他就可以用自己的积分换毛巾、香皂、洗发水、小拉车等日用品,也可直接兑换现金。”丁秀茹介绍。
“我们小区这环境真是没得说,就这垃圾桶,丁阿姨她们每天擦得倍儿干净。我家现在有可回收的物品就找丁阿姨兑积分,既方便还能换些日用品,一举两得。”家住玉桥北里的乔女士表示。
据悉,玉桥街道从2012年开始实行垃圾分类,17个社区已实现垃圾分类工作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