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求破解
污泥处理处置难题的思路、技术及方法,进一步推动污泥处理处置工作,9月23—24日,以“污泥处理产物去哪里”为核心议题的2017全国污泥处理产物出路研讨会,在山东威海召开。
研讨会由北京恒通国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威海市水务集团、《亚洲环保》主办。针对《黑臭水体底泥出路的实践与思考》,
恒通环境技术总监叶博士作了精彩演讲。恒通环境独特的河湖清淤治理及底泥原位修复技术,受到了来自政府、设计院所、环保企业及高校的400余位参会人士的高度关注。
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研究员、恒通环境总经理刘许童,领衔恒通环境的技术与市场团队参与了大会。
北京恒通国盛环境管理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叶博士在题为《黑臭水体底泥出路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中,着重介绍了恒通环境的底泥处理思路与代表性工程实践。他指出,河湖底泥含水量高、成分复杂,并含有重金属及其他某些难以降解的有机毒物。基于对底泥特性的研究,恒通环境提出采用仿生的基本方法,对河湖底泥进行团粒结构的改造,是可行的办法。对于市政污泥的处理,也可以参考此种方法。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实践。
叶博士指出,对污泥进行团粒结构的改造可以产生以下方面的作用:颗粒改造以后,局部进行致密,导致了大量的空隙率;颗粒团粒化,这种颗粒结构或者团粒结构对于重金属有很好的吸附效果;团粒化后具很强的稳定性,污泥颗粒保持得稳定,水体也可保持清澈。基于此,进行团粒结构改造后的污泥,可以用于盐碱地的改良、边坡固化等。
恒通环境污泥无害化处理技术引人关注
研讨会上,同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千人计划”特聘专家戴晓虎,就《污泥处理处置瓶颈问题及技术分析》作了主题报告。
戴晓虎提出,应从五个方面入手破解污泥处理处置瓶颈:一是补短板,尤其是解决污泥稳定性差的问题;二是要对现有的工程项目或技术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进行论证和研究,建立我国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和管理体系;三是推广应用中要抓标准,要把标准作为导向,全力强化标准;四是打造全链条的污泥产业发展模式;五是污泥处理处置要向资源化方向发展。
威海市水务集团副总经理、威海水务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姚波,向大家介绍了《威海市污泥处理处置的做法与思考》。
姚总指出,集团始终坚持四条发展思路:一是资源化利用思路。首先把污泥定性为一种资源,应突破先无害化减量化稳定化再资源化的传统处置观念,把污泥作为一种资源去研究、去研发、去利用,在资源化利用的过程中,无害化稳定化就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二是双刃剑思路。污泥处置是一把双刃剑,处置好了是资源,具有经济和环境效益;处置不好就是污染物,是垃圾,是城市的灾难。三是多样化思路。污泥处置一定要因地制宜、因泥制宜,坚持多条腿走路、多产品同行、多元化发展。四是合作共赢思路。应树立污泥大合作、市场大赢家的思想,共同抵制恶性竞争、无序竞争和突破原则底线的竞争,坚持整合资源、整合技术、整合市场,实现多领域、多模式、多手段的紧密合作,以求共同发展。
中国城镇供水排水协会排水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向平、北控水务集团顾问总工杭世珺,分别主持了9月23日上午、下午的大会。与会代表围绕污泥生物处理技术、污泥资源化利用实际应用及探索、除臭技术的应用、污泥堆肥新技术及投资运营实践等议题展开了研讨,共同为污理处理处置寻找“出路”。
研讨会后,威海市水务集团组织大家参观了威海临港区污泥处置中心和威海高新区污水处理厂。话说 “走遍五湖四海,最好的还是威海”,威海的美丽干净和东道主的热情好客,给与会人士留下了美好印象,2017全国污泥处理产物处理研讨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