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
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在填埋场植被恢复上也做了积极的尝试。如在填埋场封场区域种植竹子,成活率达95%以上,这样既可防止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又可以提高垃圾填埋堆体的稳定性,还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根据设计库容量,第一
垃圾填埋场已接近饱和。总投资达3.5亿元、设计使用年限为24年的杭州市第二垃圾填埋场将于近期开工建设。
在过去的10多年里,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些成绩,先后被国家建设部、国家科委评为“全国垃圾处理第一类推广项目”、“全国环境治理优秀工程”、联合国2000年“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称号、建设部首批重点实施技术示范工程、“全国城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十佳标兵等荣誉称号。
下面以此为例,谈谈垃圾填埋场安全运行的几个要点。
一、导入国际管理体系是安全运行的保证
杭州市天子岭废弃物处理总场从2002年开始导入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三个管理体系,通过建立和保持一套系统化、程序化,并具有高度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科学管理体系,对安全运行进行规范化的管理。为此,制定了填埋场的方针、目标及安全、环境管理方案。其中,涉及ISO9001的,主要有填埋场的设计和填埋作业工艺规范;涉及ISO14001的,主要是填埋场重要环境因素的管理措施;涉及OHSAS18001的,是填埋场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对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和管理手段。经过对3个管理体系的整合,制定了《垃圾填埋管理程序》、《甲烷气体(沼气)控制程序》、《油品、化学品和危险品管理程序》等30多个程序文件和《推土机工操作规范》、《库区沼气管连接作业指导书》、《重特大事故处置应急预案》等40多个作业指导书及一系列的记录、表格,为垃圾填埋场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二、规范作业工艺是安全运行的关键
填埋场的作业工艺是填埋场的生命所在,因此,填埋场安全运行最关键的是要做到填埋作业的规范。
根据填埋场垃圾成分及场地压实机配置、压实次数的不同,填埋单元层厚度控制在2~5米,最厚不得超过6米;每一大层的厚度可根据总高度定为10~20米;对填埋垃圾进行压实,压实密度应大于600千克/立方米,最好达到800千克/立方米以上,以降低垃圾空隙率,减少空隙中的水分和空气,减少沉降。
坡面作业要尽量一次完成,避免因修补而造成局部塌方;垃圾层面可以有因沉降而造成的波浪形,使层与层之间有相互牵扯作用;要及时做好填埋覆盖,减少进入垃圾层的降雨量,避免垃圾层因雨水过多而失稳。
三、设置导气排渗系统是安全运行的基础
垃圾体中的水和气对堆体稳定的影响是显着的。填埋场必须设置有效的导气排渗系统,以排出堆体中的水和气。一般可采用盲沟、石笼、排洪井和排气井等设施,对堆体内部进行导排。利用截洪沟实施雨污分流,防止雨水进入堆体。在每一平台上修筑排水沟,防止雨水对边坡的冲刷。
一般填埋场由于填埋气体商业利用价值不大,可利用导气系统进行疏导、收集并向高空进行排放,或用自动点火器点燃去除,还可用于绿化大棚的供暖等。较大型填埋场可考虑利用沼气发电。例如,国内第一座利用填埋气体发电的杭州市天子岭中佳发电厂拥有2台970千瓦的机组,年削减填埋气体近1000万立方米,年产值800多万元,不仅大大减少了填埋场的安全隐患,减少了库区的异味,还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
四、进行植被恢复是安全运行的有益补充
对终场区域及时覆盖0.8~1米厚的粘性土并进行植被恢复,除可防止雨水冲刷之外,还可在坡面上起到筘网作用,阻止滑动弧面的形成,使离散垃圾体增强整体性,提高垃圾堆体的稳定性。
五、加强监测和检查是安全运行的有力保障
加强对
垃圾堆体稳定性的监测,用角位仪定点定期观察堆体的左右位移,用水准仪定点定期观察堆体的高程变化。在库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点,每周进行检查与测量。这些都可以起到预警的作用,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
根据建设部制定的城市垃圾处理及防治最新技术标准规定,甲烷浓度不得超过5%。该值是参考了美国环保署的指标,即认定空气中甲烷浓度5%为爆炸低限,当浓度达到5%~10%时就会发生爆炸。虽然填埋场在设气体导排设施的情况下,甲烷浓度一般在1%~2%之间,但不排除在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气候条件下,甲烷浓度会超过5%。因此加强对库区甲烷浓度的监测和对库区禁火工作的检查显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