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河长制为媒,水环境综合治理为目标,江苏省为打造城市生态水系走廊全面向水污染宣战。一方面层层牢筑顶层设计框架,另一方面积极突破基建和资本等壁垒,江苏治水成效已经颇为显著,良性循环就此成型。
激活城市水环境肌理 江苏生态面貌展新颜
为了重现“二水中分白鹭洲”的美丽风光,江苏省近年来奔着“环境美”与“经济强”并肩的目标层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在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方面,江苏省已经在贯通城市水系,增强水生态调节能力,改善河道水质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面对“水畅”“水清”“水美”的期盼,江苏省致力于激活城市肌理,统筹规划水系格局,打造城市生态走廊。目前,江苏一方面促进污水处理扩容,另一方面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截污和控源双管齐下,全面展开治水宣传,更新治水政策,发布专项方案,严格问职问责。
不久前,江苏省才刚刚补充了《江苏省生态河湖行动计划(2017-2020年)》。根据规划,江苏将在3年内完成100平方公里水域的恢复工作,到2020年,主要河流生态评价优良率达70%。同时,文件还要求以河长制为契机,加强河湖管理与保护。
实际上,2016年底,江苏就率先完成了河长制“四个方面”的年度目标。《江苏省河道管理条例》也已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于201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也就是说,江苏省从立法的角度确定了河长制的地位,未来将加速解决城市水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发展的矛盾。
按照江苏省的规划来看,城市积水、黑臭河道等“城市病”都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从水污染防治的角度来看,着力解决城市积水问题就需要衔接好城市排水系统和防洪排涝系统。而消除黑臭水体就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疏浚活水、生态修复、长效管理”的技术路线走。
此外,在区域水环境治理方面,江苏省活用“经济杠杆”,取得了令人侧目的效果。以“谁超标、谁补偿,谁达标、谁受益”的导向,江苏省全力完善“双向补偿”制度,不断促进流域水质持续改善。通过多年摸索,江苏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已经渐趋成熟,良性循环雏形初现。
毋庸置疑,江苏省在全面推进水污染防治过程中,从多方面入手,坚持预防、治理以及修复的同步推进。江苏不仅仅以河长制为契机夯实了河湖管理、流域整治的基础,还不断优化治水格局,从政策、基建、资本等方向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可以预见,在江苏的多方发力,联动合力下,全省水环境质量将更上一个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