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低价竞争成为环保行业的最大“毒瘤”,
环保企业对低价竞争的容忍度似乎已经达到了极限。为此,广大专家给出建议,环境治理必须依靠产业的力量,而产业的发展,必须崇尚市场,真正将恶性竞争扼杀在襁褓中。
近日,备受关注、引11家固废大鳄争抢的徐州第二
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终于有下文。10月20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公布该项目中标候选人,协鑫智慧能源牵头,联合安徽盛运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组合的联合体,从11家固废龙头企业中胜出,最终赢得总投资达18.81亿、处理规模3750吨/天的“豪华”大单。
关于中标价,网站显示,项目一期满负荷运营时的政府可行性缺口补助单价(含税)10.15元/吨和固定值单价(不含税)87.21元/吨。先不说87.21元/吨的固定值单价是什么,对于10.15元/吨的价格,出乎不少人的意外,这样的价格不会亏本吗?以这件事为导火索,环保行业再次掀起有关“低价竞争”的讨论。
垃圾焚烧成低价竞争的多发地
“在招投标过程中,不看技术只看价格,一味追求低价中标现象愈演愈烈,一些环保行业正陷入恶性竞争循环。”中国环保产业协会发现,垃圾焚烧是低价中标的多发领域,近年来中标价格一路走低,已远低于行业公认的成本价。
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会长赵笠钧表示,我国环保产业经过20多年发展,已经在污水、大气、固废处理处置以及环境服务等重点领域,形成了涵盖环境咨询、环保设备、工程设计、设施运营维护的多元化产业格局。“偏离项目成本的恶性竞标竞争现象,已经严重损害了环保行业的整体利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和警惕。”
那么低价中标的原因何在?业内普遍认为,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很多落后地区的政府往往看重“低价”,一些政府的思维模式还没有与时俱进,加上本身专业能力的不足,导致有了漏洞可钻,这就很有可能形成恶意竞争,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多位环保业内专家表示,恶性竞争的问题在于服务边界不清晰、监管不严格、调价机制不完善,以及背后的官商勾结等问题,这导致低价中标者低质运行无监管、调价暗箱操作等。
低价竞争的原因与解决方法探索
“长期以来,关于环境领域要不要市场机制、
环境服务费是市场定价还是政府定价、环境产业发展应由市场引导还是政策引导,争议始终不断。”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傅涛分析说。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总工程师徐海云曾公开撰文指出,很多地方热衷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引进生活垃圾处理BOT投资运营方,在投资洽谈时,协议的生活垃圾处理补贴较低,项目运行后再把生活垃圾补贴调整增加也不是个别案例。
时至今日,个别企业不计后果、竞相降价的跑马圈地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环保行业的整体利益。类似的问题不断在阻挠环保行业的发展,妨碍了环保市场的公平竞争。
专家一致认为,应该建立产业大数据,从而很好的判断恶意低价,并做出回应。最根本的还是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通过技术进步和合理竞争降低价格。赵笠钧呼吁:第一,环保行业的所有企业坚守底线,遵守行业道德,加强行业自律;第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强监管。第三,业内联合抵制恶性价格竞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