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主办的博智宏观论坛第二十一次月度例会召开。会议主题为“
环保督察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针对环保和增长的关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部副部长刘培林在论坛上表示,
环保措施对产出水平有负面效应,但是对产出增长趋势没有长期的负面效应。
刘培林说,在生产函数里把环保成本作为一个减项,那么环保肯定对产出水平发生负面影响。可是如果所有国家和所有人遵循同样的环保规定,大家都要承担这个减项,那么长期来看产出增长的趋势是不会受到环保影响的。
刘培林指出,从没有环保措施从而不承担这个减项,到实施环保措施从而承担这个减项的过渡过程中,也会减慢产出增速。要实现这个过渡,首先得加强监管,进而使得原来不值钱的环境因素变得值钱,变得具有经济价值;然后企业就有积极性去研发和推广更节能、更清洁的技术。在这个过渡过程中,研发环保技术、生产环保设备的企业会获利,这也是一个增长点。这个增长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其他企业因为上马环保设备、提高环保水平而对产出所带来的影响。
针对环保督察的作用和影响,刘培林表示,环保督察有力地促进了去产能,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环保督察虽然看起来是带有临时性的措施,但在去产能方面起到的效果却是长期性的,被关停的不符合环保标准的企业想要重新开起来,是很难的。
刘培林认为,可以预期的环保督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企业产出的波动性。不少环保督察通常会配合特定的重大活动而开展,这种环保督察基本上是企业可以预期到的。这种可预期的环保督察每年涉及的工作日数量占全年总工作日的数量,估计能够达到2%-3%。如果企业在环保督察期间彻底停工,那么就难以完成全部的生产计划。所以,站在企业角度考虑,理性的选择就是在可预期的环保督察开始之前和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加班加点,把督察期间的停工造成的产量损失给补起来。这样,从时间轴上观察,应该可以看到可预期的环保督察造成了产出的波动。从逻辑上推断,这种效应是存在的,但到底有多大,还需要从经验上加以测度。
记者了解,“博智宏观论坛”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下属北京博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主办,旨在跟踪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判断短期经济形势,预估中长期经济态势,对中国经济的重大战略性问题进行研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博智宏观论坛学术委员会主席刘世锦为召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