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一直是生态环境的一个痛点,前有十年“限塑令”,后有垃圾强制分类,塑料垃圾依旧大行其道。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塑料
垃圾处理面临新的挑战,我们认为,可从制度、回收、创新三方面持续发力。
塑料包装袋、农用地膜、一次性餐具、塑料瓶,当使用后被弃置则成了塑料垃圾。由于塑料垃圾难于降解处理,若随意乱丢乱扔,会给生态环境和景观造成的污染。因此,在十年前,我国就出台了“限塑令”,使出“标准生产”和“有偿使用”两个大招。
十年后,塑料依然大行其道,尤其是随着电商、快递以及外卖等行业的发展,塑料垃圾日益增加,白色污染再次抬头。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快递行业产生的包装垃圾高达400多万;而在外卖行业,按照每份订单消耗1个塑料袋和1个餐盒,每日约有2400万个塑料制品被消耗……以上数据足以说明,我国白色污染治理的尴尬处境。
如今,塑料垃圾已经不仅仅是存在陆地上,海洋生态也深受其害。根据央视网消息,此前,我国首次开展有关海洋微塑料的考察活动,通过考察发现,目前海洋中的垃圾80%为塑料,除了人眼可分辨的,还有大量微小塑料垃圾。可以想象,如果不及时治理白色污染,地球终将成为“塑料垃圾王国”。
那么,针对这些巨量的塑料垃圾,到底该如何处理?中国环保在线认为,可从制度、回收、创新三方面入手。
夯实制度保障
针对塑料垃圾治理,我国目前主要依靠2007年颁布的“限塑令”。但就实际效果而言,收获甚微,“限塑令”依旧阻碍重重。随着十年的发展,外界形势均发生很大的改变,因此制度上需要与时俱进,针对不同行业的塑料垃圾出台相应的政策标准。
日前,国家发改委主任何立峰表示,下一步将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调整“限塑令”,并研究制定在电商、快递、外卖等行业率先限制一系列不可降解塑料包装使用的相关实施方案。
此外,还需建立严格的监管制度。为调动民众监管力量,可出台相应鼓励政策,减少塑料垃圾随意丢弃。赏罚并行,疏堵结合。
完善回收渠道
目前,行业内比较常见的几种塑料回收技术包括:热能回收法、物理回收再生、化学还原法以及氢化析解法。根据不同的塑料成分,从而选择相应的回收方法。当然,在统一处理之前,还需要实现有效的回收。
现阶段,我国塑料制品回收主要依靠正规回收企业以及拾荒大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回收体系,整体回收率不足10%。打通回收渠道,前端通过垃圾分类,促进合理有效回收,做好源头防控。其次,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民众环保意识,激发回收热情。
出路在技术创新
塑料垃圾处理不仅是个机制问题,也是个技术问题。针对目前的现状,塑料垃圾最好的处理方式,除了加强回收利用,其二是推广可降解材料或塑料袋替代品,在建章立制的同时,重点推进技术创新。
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找到更便利、更有成本优势、更环保的塑料替代品。限用、限售、限产现有塑料制品,源头减少污染的产生,逐步探索研究低成本、低能耗、低污染的新型环保材质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