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我国
环保产业的全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 万亿元,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干力量,目前国资委下属98家央企已有超过半数涉足节能环保产业。根据国家规划,央企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环保将成为重要方向之一。
2018年1月15日,一年一度的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负责人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国资委在总结工作、分析形势的基础上,研究部署了2018年的重点任务。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指出,2018年,央企要完成化解煤炭过剩产能1265万吨、整合煤炭产能8000万吨的目标任务,积极推动煤电去产能,做好有色金属、船舶制造、炼化、建材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
央企去产能的方向在哪里?肖亚庆同样给出了答案,他表示,日后将以拥有优势主业的企业为主导,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专业平台作用,持续推动煤炭、钢铁、海工装备、环保等领域资源整合。
“海工装备、环保这两个资源整合领域是在国资委年度会议上新提出来的,特别是环保产业未来将怎样做大,将是整合的新重点。”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认为,以环保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将将成为国企结构布局优化的重要着力点。
据介绍,目前,中央企业已完成超过1200户企业“处僵治困”任务。截至2017年底,央企累计减少法人8390户,减少比例达16.1%,节约管理费用135亿元。
整个2017年,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户数由2003年国资委成立之初的196家调整至目前的98家。虽然当前央企数量已减至100家以内,但从长远来看,预计央企数量有望降至80多家。
2018年1月18日消息,环保部近日印发《关于国有资本加大对公益性行业投入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中央企业对节能环保、科研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文件明确规定的其他公益性行业加大投入。
没错,这次又少不了环保。无论是从政策出台还是央企本身,似乎和环保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这些央企为何“热恋”环保?其中原因不可不知。
首先,一部分央企开展环保业务,是利用原有业务打开的市场进行横向拓展,在熟悉的市场投放新的产品。更何况许多工业型央企本身的主营业务需要末端处理,很大一部分环保业务是央企本身业务链的自然延伸。
其次,一些央企所处行业处于衰退期,需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来满足国资委保值增值的要求,积极去产能,并挖掘最新赢利点。
最后,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环保产业本身具有较为广阔的前景。据环保部有关人士测算,“十三五”期间,我国环保产业的全社会投资有望达到17 万亿元,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干力量,虽然产业规模与主营业务规模相比仍然较小,但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一位国资国企改革专家认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度调整阶段,预计央企还将继续推进重组整合。而环保必然成为央企重组整合的一个重要方向。
产业链的延伸,横向拓展,投资并购、国企混改,无论哪种模式,央企都应当充分利用在国内外资金实力、资源整合能力、品牌影响力等各方面优势,首先立足国内,充分挖掘国内市场,将环保业务在国内做大做强,然后,借助“一带一路”,环保业务走向世界,并得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