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水体尽快还清,2018年底前,
北京全市将消除
黑臭水体,并减少污水直排入河,解决城乡接合部地区、重要水源地及民俗旅游村庄的
污水收集和再生水利用问题。当前,通过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系循环、生态治理等综合措施,北京市水环境质量正在逐步改善。
北京黑臭水体治理情况如何?来自权威媒体报道消息称,2018年北京将完成84条段非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全面消除黑臭水体。具体来看,北京市将完成超过80条段非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新建污水收集管线接近400公里,改造雨污河流管线接近230公里,建设再生水管线达到97公里左右。
刚刚过去的一年,北京黑臭水体治理可谓成绩斐然。无论从完成治理个数占总体比例,还是完成治理面积占总体比例,北京市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完成率都领跑全国。按照国务院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17年底前直辖市建成区要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完成比例不低于90%的要求。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水务局公示了33条段初步摘掉“黑臭”帽子的水体名单,河段涉及的河流包括萧太后河、凉水河、运潮减河、温榆河等。
治河,先截污。近年来,北京市把黑臭水体整治作为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抓手,加大相关工程建设和运行的资金支持。新建截污管线,建设周期一般相对较长,这种情况下,会通过先建一些过渡性处理装置就地处理污水。北京市已经采用修建截污管线这一技术路线,将入河污水收集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底泥清淤,解决内源污染。
与此同时,北京围绕提升污水处理能力,2013年起实施了第一个污水治理三年行动方案,加大力度推进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设施等建设。同时,完善再生水厂、排水管网、泵站一体化调度方案,让每个设施发挥作用,实现系统化运营,确保出厂水质达到四类水体标准。并依托现有的再生水厂和污水处理站,配合地区主干管网的建设,铺设截污管线将入河的污水截入到市政管线,达到全部收集、无污水直排的效果。
自2016年起,北京市确定以“截污控源、内源治理、生态修复”作为黑臭水体的主要治理措施,从河内、岸上两方面齐抓共管。通过清淤疏浚及底泥处理工程,可以快速降低黑臭水体的内源污染负荷,避免其他治理措施实施后,底泥污染物向水体释放。加大再生水利用,在有条件区域同步铺设再生水管线,引再生水补充河道,提高水体流动性;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引入清水;加强河岸整治、垃圾清理等。
另据《关于做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效果评估工作的通知》,北京市黑臭水体治理的目标是“2017年初见成效,2018年长治久清”。除此之外,北京市相应出台《北京市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北京市排水与再生水管理办法》《北京市排水许可管理办法》等规定。其中明确,北京市水文总站每月还将对全市黑臭水体进行水质监测,结合工程治理进展情况反馈给各区政府。每季度在市水务局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而为层层压实河湖环境治理责任,北京市还出台推行了“河长制”实施意见。并结合“河长”的深入推进将河道监管任务责任到人,并与地区年终绩效考核挂钩,建立长期的管理考核机制,解决区域水环境污染问题。北京市治水考核与水污染防治资金分配正式挂钩,在落实治污工作上加大了督察、考核、问责力度。
整体来看,北京市的黑臭水体治理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截至目前,北京市主要河道黑臭现象已基本消除。按照相关规划,未来四年内,北京全市污水处理率有望达到95%,基本形成中心城“三环水系”格局,各区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水系连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