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建设“美丽乡村”,处理好农村
生活垃圾是重中之重。全国各地打响了农村垃圾治理攻坚战,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不少乡村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这些有益经验值得其他乡村借鉴,比如四川德阳市罗江县、广西百色市田林县、浙江江山市杨敦村等。
整顿城市垃圾,却引发了部分地区的垃圾“上山下乡”问题,乡村环境如何守护?
村镇小县城,公寓小楼平地起,生活
垃圾处理规模加大,难度提升,乡村环境如何守护?
乡村地区环保基础建设不足,管理机制待完善,垃圾处理率低,乡村环境如何守护?
住建部部长王蒙徽曾表示,国家发改委正牵头制定三年农村环境整治行动计划,规划到2020年,9成左右的农村生活垃圾能得到妥善处理。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美丽乡村”建设以乡、镇、村等单位为原点,展开了农村垃圾处理深度推广。截至目前,已经有不少乡村率先亮出了成绩单,为其他村镇垃圾处理工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四川德阳市罗江县
在罗江县下辖村,村道整洁,农家错落有致,分类垃圾桶摆放齐整,整个村庄透着现代文明气息。据了解,曾经,村里也被成堆的生活垃圾困扰,现在,尘土灰、厨余垃圾都用来堆肥,建筑渣土用来修路,塑料、玻璃之类统一售卖,面源污染一扫而空。
这是如何做到的?自2011年起,罗江县就推出了垃圾清理费机制,政府出一点,群众出一点,着力解决建设资金问题;村里还组建了村组季度群众理事会,公开评比,按四级网格划分单元,直指监督和管理问题。
广西百色市田林县
自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以来,田林县就坚持垃圾治理和资源利用,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卫设施管理维护。截至目前,全县90%以上村屯实现垃圾常态化处理,建成3个“村收镇运县处理”设施,10个村级垃圾处理设施。
值得注意的是,田林县建立了严格的考核奖惩制度,动员农村基层干部和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处理。同时,田林县鼓励乡镇村屯完善垃圾处置收费和管理办法,积极通过媒体宣传,逐步构建起了一体化的垃圾处理网络。
浙江江山市杨敦村
杨敦村,算算也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村落,其最值得人称道的就包括“垃圾分类做得好”这一点。按照村民的说法,2017年先后接待了市内和市外,包括黑龙江、河南等省的考察人员不下20批,试点的“三场硬仗”可谓获得了全面胜利。
第一场仗是清洁庭院,第二场是家禽禁止放养,第三场就是垃圾分类不出户。村里垃圾处理工作突飞猛进,直接导致了村面面貌大转变。虽然经历了“阵痛”,但是街道干净了,生活舒心了,这一系列的改变都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贵州省毕节纳雍县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贵州纳雍县充分贯彻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原则,以高效推进为目标,切实提升垃圾处理能力为导向,展开了全方位攻坚。最引人瞩目的就是,纳雍县提出了的“五个统一”,确保了垃圾治理的有序推进。
首先,是统一组织领导,只有指挥不乱才能令行禁止;其次是统一经费保障,不管是融资还是纳入财政预算,都需要规范运作;还有基建和环保设备,这对于设施条件不一的乡镇来说是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再者是统一督查考评,以此传递治污压力;最后是统一工作制度,也就是“收—运—处理”体系。
重庆市梁平区袁驿镇
袁驿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全镇在长期的实践中确定了“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路线,摸索出了4条适合当地推广的垃圾处理措施。目前,袁驿镇推行“一分二埋三运”体系,讲究全民动员,全民参与,走出了“接地气”的环保路。
据悉,袁驿镇积极规划和建设环卫清洁设施,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在推进源头分类的基础上,袁驿镇充分调动起村组成员的力量,带头践行;而且,袁驿镇垃圾处理有一套规范的运作程序,条理清晰;最后,该镇以村规民约为主,民众参与为辅,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曾经提起乡村,脑海里都是一副山清水秀的画面。现在提起乡村,淡淡的“乡愁”还带着点对环境的担忧。家乡是心灵的归所,乡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版图,垃圾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