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节能协会节能服务产业委员会(EMCA)主办的第14届“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于2018年1月25-26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节能服务新时代,绿水青山中国梦”为主题,全面回顾2017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状况与发展经验,展示产业发展成就,在十三五中期承上启下之年,共议热题、共论方向、共谋发展、共享未来,努力推进节能服务倍增计划目标的实现。能见APP作为战略合作媒体全程直播。
深圳市嘉力达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建出席“节能服务产业年度峰会”的“节能服务产业投融资创想汇”分论坛,分享了公司在节能领域的工作,同时指出目前不能只能局限于建筑节能改造和建筑节能工程,要向绿色节能发展。
以下为发言内容:
李海建:尊敬的各位嘉宾,这个时间确实已经到了吃饭的时间,我相信很多朋友留下来想听听我刚才从中国证监会拿到批文,并购的故事。其实10分钟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只能先抛砖引玉,把这个先点一下,到时候会有大家有兴趣想了解今年并购或者作为中国节能公司如何对产业间的并购注意要点和观点节点,或者怎么谈价格等等,会后可以做一个很详细的分享。
我昨天应邀从深圳飞过来,今天时间段还是把干货分享给大家。我从1997年深圳创业,正好20个年头,在基建系统提供解决方案和系统的集成。在基础建筑提供合同能源和管理服务,主要是节能改造。我们的核心是自己竞争能力,这20年来不断培养自己公司信息化这块的能力,不断在新建建筑和基建建筑,在能源管理、设备管理等等这块的研发投入的基金,包括形成的成果也可以很自豪的说,在业内应该都是名列前茅的,迄今为止有将近100项著作权,有10个左右的专利。
在2016年的6月份我向中国创业板申报了上市的材料,结果到8月份的时候一开报表非常不好,因为那个时候看到了那个时候定的目标,2016年的目标是3000万,大家知道创业板的门槛基本是3000万左右,3000万以上的门槛,这是几本书。如果确实到了今年的业绩做不了,我估计节能要撤材料。因为监管要趋严了,我也知道肯定到2016年之后这个业绩是下滑的。其实我们对下滑心里还是有一定担心,因为我们手上积累了一些项目,结果到了10月份的时候,我们决定撤材料,中国证监会就写了一个申请,就是因为业绩下滑就把材料撤回来。
撤回来就在想怎么调整公司发展的业务?因为大家知道建设节能的企业,尤其是有产品、有工程的企业,你销售收入的稳定性是很难得到保证的。项目行公司就是这样,我们项目跟根据深圳华侨城等这些还是长期稳定,大家知道房地产调控以后,建筑节能企业对甲方来说也有影响,我们业务有相对受影响。我们企业刚刚讲一个是项目源,就是我们的源头不能得到保证。第二个很多企业都是从事建筑节能的改造,这种企业要做很多的项目,今天跟这些同事开这会会,我们20-30恩个团队,如果从事建筑节能改造,从事的建筑节能的管理模式。一年20个、30个亿的销售收入做得最好的也是3000-4000万的收入,这就是30、40个人团队水平。在深圳成本这么高,能养几个团队。现在服务型的公司,只要关键人一走,公司的业务可能在这一块就受到很大的影响。
我们国家在前年“十三五”规划就规划大力发展装备制造技术,在2016年业绩下滑很重要一块就是投入很大,投入了将近千百万的投入费用,这对中小型的都是总利润。我们研发装备制造技术,装备式的机电、工艺以及抄底能耗的机电系统就是从产品工艺、到最后形成一个产品希望走一个标准化的路线,而不是按前20年的发展路线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区做,希望有一个系统性的产品,然后再结合我的合同能源管理这样一种模式能够推广一些标准化产品和服务,这样做到可复制性。这时候很巧,朋友介绍企业设计,一家建筑设计的公司300、500公司,我当时没有这个想法。没有这个想法,他是搞设计的,我是搞建设的,估值没有谈合作。后来他们股东主动谈了一下,他们也是一心想把建筑节能这个事情从设计做到延伸,往外延伸到工程、后期人员管理这种运维阶段。大家对这种未来的产业发展这个想法是比吻合,这是我很欣喜。
第二个是这位无论是董事还是总经理,都是在中国建筑领域里面搞结构非常有名的专家,一场技术都特别聊得来。大家对未来整个技术发展,在节能公司报材料。这些年花了好多注意规范材料,现在规范很高,而且监管也很严格。尤其大家从事节能服务公司,销售收入确认都还是按照那个进度来做确认,在这方面对这一块抓得非常紧。只要是工程类的企业,不论是
节能减排企业不管,只要跟销售收入人跟节能有关就会抓工程收入性。节能这么多年走过来,也是可以考虑跟上市公司做一个合作,因此在去年5月份去了一趟上海参加了中国空调智能展,顺到这家公司总部看一下。有将近1000人的团队觉得不错,就觉得可以不错,可以谈。礼拜一谈完,上市公司就跟我直接签了协议,立马礼拜一飞到深圳谈停牌,就谈合作,我想这个事情是冥冥之中有安排,怎么突然之间有这个事情发生。
我们很快用了7个用受理,会议是无条件通过。在过程中有很多媒体质疑我们,这个账这么大。大家知道哪一家公司账不大呢?我们也在接受媒体考验,在这个过程中跟媒体、券商质疑过程中,别人是1.5个亿,在IPO同类行业做对比,就是倍数到了13倍,就是在我们行业里面我们将近13倍,大家就会有一些质疑。针对这一块你的资产跟销售业绩怎么匹配?怎么谈价格和设计,跟上市公司换股的价格,这里面还是有一些技巧和方法,以后大家有兴趣可以跟大家做一个分享。
跟这样一家公司合作回顾过去跟现在有什么不同,我们企业固定成本200多号人,一年3000多万的成本摆在那里怎么办?必须要做规模,我们服务公司一定切忌走总资本公司规模是第一,没有规模利润再高也没有用。一年三五千万的利润,只有一两千万的收入就不要想了,所以我觉得规模特别重要。如果打造建筑节能企业这样一个大的规模?很重要的就是看看产业链条上,哪一个环节能够带来规模?带来可建?建一栋楼就是几个亿,几千亿。现在目前不能只能局限于建筑节能改造和建筑节能工程,要向绿色节能发展。国家这十几年来发展绿色建筑,我们看到中国绿色建筑几乎是设计的绿色,到了建造以后真正投入使用的不是绿色建筑,能源消耗依然很高。是因为我们国家设计工程和运维之间是严重脱钩,绿色工程只是在设计阶段绿色,我们要知道我们做什么?我们可以不可以提供从绿色设计到运维,打造朝底能耗建筑给客户。现在我们国家传统的工程建造方式,是没有哪一个企业对能消耗负责,我们的模式是对你负责。但是我又不能对传统的施工企业,跟中铁、中建去打,就要靠现在国务院工业化能够做装备,能做集成,比如上海有基地可以维护,深圳有很好的工厂,全部剪自己的力量,今天有来银行的朋友、融资的朋友,如果没有上市的也可以跟资本结合在一起,然后给客户提供一个超低能耗的建筑。
现在有PPP模式,现在国家讲PPP模式是设计和采购,当然可以加一个对能耗的承诺。一单合同是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甚至在座节能公司里面是不是有很好资源的企业,有很好的上午资源,你还需要再去做研发。不需要,我认为在建筑节能这个事情上就盯住,对国家建筑和医院做好,一年拿一两栋楼来,这个销售就有了,一年做一两个亿收入就有了。现在分享一下,下一步建筑节能企业如何通过建筑节能市场做大,就是EPC加超低能耗或者低能耗建筑,再加一个资本的力量,我相信各位一定在这个事情更有作为,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最近有一部电影《不问西东》看了很有体会,今天也想借这四个字表达一下,节能减排“无问西东,只问业务前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