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港口污染愈发得到了重视,从生活污染物到车船污染物,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我国提出了“
绿色港口”建设,着力推广
清洁能源和生态治理修复,不少港口已经摸索出了有益经验。
绿色港口建设标准提升 深入探索有益经验
交通运输部已经正式出台《深入推进绿色港口建设行动方案(2018—2022年)》(征求意见稿),以期扩大试点成果。相关负责人透露,此次方案提高了建设要求,明确了节能降碳以外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进港口生态修复等标准。
方案还提出了一系列定量要求和量化指标,例如:在港作机械和车船使用清洁能源比例不低于60%;2018年至2020年,每年确定一批申报港口或港区;2020年至2022年,每年建成一批符合要求的绿色港口。
绿色港口建设,不仅关乎车船尾气排放量削减,也与电力结构升级、生活污水治理、雨水循环利用等方方面面相关联。在国家连续下发的文件中,着重强调的就是绿色港口建设的示范性和实操性,切身处地地保障措施落实下去。
这是航运
污染物排放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之后的迫切选择。根据业内数据来看,航运污染物排放正在成为港口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其对环境的危害程度已经直逼道路交通污染物排放。
不久前,法国欧洲时报公开的一则消息称,“蔚蓝海岸”的福斯湾遭工业污染影响,多项农产品和水产品被检测出致癌物超标,如二噁英、多氯联苯、铅和镉之类的重金属等。这为世界港口的生态保护敲响了警钟,而我国推进绿色港口建设的行为也是在防止类似事情发生。
无论是船舶污染,还是港口运营污染,都是需要强化治理的对象。绿色环保升级需要看到系统性工程给空气质量和海洋环境带来的长远效益。也正是因为如此,绿色港口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眼下,建设方案尚缺乏一定的强制性,各项工作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各个港口的情况存在较大差异,如何“量体裁衣”还要经过更多的实践来寻找最优解决方案。另外,能源结构调整需要过渡期,成本和效率兼顾并不容易,多角度发力挑战重重。
就拿港口岸电建设来说,可以大幅削减船舶靠岸时的发电需求,进一步降低设备和系统正常运作时的污染物排放规模。但是,目前国内岸电建设还存在主体意识不强、技术标准不完善、市场化推广政策引导不够等情况。
因此,绿色港口全国推广任重而道远,索性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天津港已经正式启用了全国单体容量最大的“高—低—高”集装箱船舶岸基供电系统,加速能源结构调整。
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初步完成客运楼的“屋顶电站”建设,实现清洁电能利用。一方面,太阳能发电降低了建筑能耗,另一方面,也减少了化石燃料消耗量。
宜昌港也在持续探索建设港口船舶绿色排放试验区,建设了扫码岸电系统,正在建立船舶污染物处理双联单制度,提升污染物处置全程监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