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旨在3年内彻底解决城市建成区
黑臭水体问题的专项行动正式启动。国内券商认为,作为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此次督查将进一步打开黑臭水体治理的市场空间,从而令这块千亿“蛋糕”得以快速释放。
黑臭水体治理作为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领域之一,已经正式进入落地期。5月7日,中国生态环境部联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启动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专项行动。迄今,首批督查组已抵达督查现场,将分10个组对广东、海南、安徽等8个省20个城市开展督查工作。
从生态环境部传递出的消息是:专项行动以群众的满意度为首要标准,以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为着力点,利用三年的时间打好黑臭水体治理这一攻坚战,督促地方彻底解决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问题。督查仅是专项行动的第一步,后续还将开展问题交办、巡查、约谈、专项督察。至此,保卫碧水的“号令枪”已经打响,既要看感官上是否“不黑不臭”,水质监测是否符合标准,也要看沿河倾倒垃圾的收集转运处理处置体系是否有效建立等实质举措。
E20研究院院长傅涛表示,从20年的发展历程来看,水处理是一个典型的政策驱动型产业,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市场正是在政策驱动下诞生的。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作为中央定调的七大污染治理攻坚战之一,位居五大涉“水”攻坚战之首。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要求,2017年,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90%以上,各省、自治区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平均达到60%以上。所以检查地方黑臭水体消除情况也将是专项行动的重点内容。
但是这一难度最大的治理目标并没有完成。截至2018年4月,全国已认定的2100个黑臭水体中,已经完成整治的黑臭水体超过1094个,占总数的55%左右。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基本思路都是“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瓶颈不在技术,而在设施和管理。目前,离彻底解决黑臭水体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黑臭水体治理难有客观原因。城市黑臭水体根源在于没有控制的合流制污水雨天溢流,导致水污染。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城市黑臭水体的实质是污水、垃圾直排环境问题,根子在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不合格。整治黑臭水体重在倒逼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完善和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在很多城市污水处理厂基本处于满负荷运行中,有时甚至是超负荷运行。
同时,城市地下管网建设仍是黑臭水体治理的一块短板。由于我国地下管网建设与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不配套,“重厂轻网”导致污水收集系统效率低下,进水浓度低。一个必然的结果是,不少分流制地区的雨污水混错接严重,尤其在污水排放高峰期或汛期时,污水接入雨水管,导致旱天直接排放入河。
污水处理正迎来需求规模增长和提质增效双轮驱动期,水环境综合治理市场需求也将由点到面快速释放。据国内券商粗略分析,要完成“水十条”水环境治理任务,预计需要超过28.97万亿资金投入,平均每年则对应投入2万亿。其中,以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为代表的水环境治理工作亦催生了前景可观的投资需求。以平均每条黑臭水体治理长度3千米,投入成本3500万/千米来测算,黑臭水体治理在未来三年将会释放出超过1000亿市场空间。
考虑到城镇、农村地区,全国黑臭水体治理市场空间将远超3984亿元。A股上市企业中,包括碧水源、东方园林、博天环境、国祯环保、桑德国际、光绿色环保等行业中坚力量有望率先喝上“头啖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