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是全国统一
高考的日子,00后也终于迈出了人生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作为00后眼中的“90后老阿姨”并不能做到“置身事外”!而每年的语文高考试题都会不出所料的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而今恰逢世界环境日成立的第47年,仿佛00后从出生之后就一直伴随着经济发展大跃进初期带来的环境问题。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日益严重,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逐渐为国际社会所关注。1972年6月5日《人类环境宣言》诞生,进入21世纪,
环保问题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城更美”,成为人们的共同心声。而环保也是近几年来中高考作文题材的“常客”!在今年的 全国Ⅲ卷,环保题材如约而至,下面是具体题目:
全国Ⅲ卷 :围绕不同时代深圳浙江雄安三个标语写作
标题:改革开放40年,经济在前进,环保也要跟上
时代不同,一个社会的发展指标也不同。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经济成长势头是有目共睹的。一天三层楼的“深圳速度”,让许多城市焕然一新,华丽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城市的GDP也不断创下新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耗型的经济发展已经过时,环境保护被提上了日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新的时代标语,“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变成新的时代理念。从近40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可以看出,“雾霾”、“绿色”、“新能源”等环境关联的词出现得越来越频繁,表明环境问题正越来越得到重视。正如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写到的一样,发展要“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显而易见,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的环保问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的环保发展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人类要从有限的资源当中竞争,以满足自己无穷的愿望。一种无限的资源是没有任何价值的。例如在以前的社会里,源源不绝的新鲜空气对人类来说是无穷无尽的,要是有人跟你说要卖你空气,你是不会多加理会。但当空气变得有限的时候, ,才会变得有价值。所谓的经济发展,便是用有限的资源持续地去满足人类不断萌生的愿望。从填饱肚子的米饭到高级白米,从书信到手机,经济发展便是把更多﹑更便捷更高端的东西或服务推出市场,去满足人类对生活更高的要求。而这些东西归根究底还是从大自然中提取出来的东西。手机的塑胶是由石油提炼的,蔬菜是从被开垦的土地来的,人力是从蔬果肉类的能量转化而成的,即使是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所用的太阳能板当中亦是从塑胶﹑从矿场来的铜铁所造成。在经济学上,这些被经济发展带来的污染或破坏我们称为「外部成本」(这也是为什么现在提倡环境成本内部化)。而当我们用的东西愈多,背后我们看不见但确实造成的外部成本便愈多。尤其发展中国家由于欠缺长远的视野,往往会把地球资源误以为是无限的资源,因而以最暴力﹑对环境损害最大的方法去提取这些资源,拖网捕鱼﹑火力发电﹑大规模伐木便是好例子。而基于以往社会的短视及科技水平的不足,差不多所有发达国家都是从这种忽视环境保护的经济发展中走过来的。而工业革命便是人类正式开始把经济发展及环境破坏推到高峰的一件历史事件。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的经济十分简单。没有发电的技术,工厂,例如製衣厂主要以简单的布料及工人作为原料。染布的过程的确会产生不少污染,但由于规模不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亦有限。而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便是大量生产。有了大量生产,经济活动及所带来的外部成本也日益增多。举个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及甲烷含量便由工业革命开始急剧上升。
幸运的是,现代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现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例如伐木公司可以付钱要人在伐木场重新植林,或工厂可以安装减排装置降低污水的排放。可是,这些措施也不能把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外部成本完全消除。环境污染仍然是确实存在的。因此,从经济的角度来说,只要有经济发展,便有环境污染等外部成本,而我们只能减低而不能完全消除外部成本。只要环境污染等外部成本控制在一定值以内,这并不会妨碍经济发展和环保并行。让我们从环保学的角度来看一下这个问题。根据联合国的定义, 现时大家提倡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指既能满足当代的需要, 而同时又不损及后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模式」。言下之意,即是人类能从经济﹑社会跟环境之中取得一个平衡,令社会在三方面同时成长,而且在长远来说并不会损害自然环境。如果单从外部成本这一方面去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性,也许会有一些困难。我们也许可以用其中一个例子—「碳中和」去了解这个问题。碳中和意指碳元素(尤其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为零。令碳排放量归零的做法主要有两个,一是转用不会排放二氧化碳的可再生能源,二是「碳交易」,透过用金钱购买其他地方的二氧化碳排放权或花钱去进行植树活动,从而去抵销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其中一个例子是瑞典。根据英国独立报的一篇报导, 瑞典有机会在2045年或以前达至碳中和。瑞典政府计划将国内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幅减低85%,而剩下的碳排放量将会以植树及资助可持续发展去抵销。当然,即使瑞典能达至碳中和甚至负排放,也不代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外部成本—环境污染会完全消失。土地仍会被开垦,污水仍会产生。可是,当环境破坏的程度被大大降低时,大自然将会有较大的能力及时间去承受这些损耗,长远来说对我们下一代的影响也就变小。当我们对环境破坏降低到某个水平时,便会达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