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环保集团所属江苏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江都区南区水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特许经营项目顺利通过扬州市江都区政府竣工验收,正式进入商业运营阶段。项目管理方式实现全面升级,智慧化赋能“治水”变“智水”,精细化赋能“长治久清”,标志着产业公司在优化区域水生态环境、提升治理效能方面迈出了坚实一步。
智慧化运营开启水环境治理新模式
江都区南区水生态环境整治工程特许经营项目的成功得益于智慧化技术的深度应用。项目依托“江都水环境智能管控系统”,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了管理效率,实现对10座泵站、4.2km河道及80km市政污水管网设施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化运维。平台覆盖流量、液位等关键运行指标,全天候监测并快速响应异常情况,为精细化治理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平台整合了大数据分析功能,通过深入解析泵站与管网运行数据,优化运行策略,并为设施升级和技术改进提供科学决策依据。这一模式大幅提升了治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了管理由传统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
精细化运维提升治理效能
项目运营期内,团队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实施精细化管理措施,推动水环境治理从被动管控向主动运维转变:
全天候监控与动态维护
通过平台实时监测泵站、河道及管网设施,涵盖流量、液位等运行关键数据。定期维护与快速报警响应机制,确保了泵站和管网设施的长期稳定运行,有效规避了设施故障可能导致的环境风险。
巡查与应急闭环管理
建立高效的巡查与应急机制,运营团队定期对管网和河道进行全面排查,利用先进检测设备快速处理管网混接、堵塞等问题,同时快速响应突发情况,保障服务连续性。
数据驱动科学决策优化
通过对日常运营数据的深度分析,运营团队不断优化泵站与管网运行策略,进一步提升治理效率,推动资源的精细化配置。
治理成效显著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提升
精细化运维和智慧化管理带来了显著的治理成效。灰粪港水质实现了从黑臭到V类标准的转变,化学需氧量(COD)平均值降至30mg/L,氨氮浓度控制在2mg/L以内。此外,浦江路和文昌东路污水主管网末端污水浓度显著提升,表明区域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大幅增强。
截至目前,项目团队累计完成10个泵站的120次巡检和设备维护,处理41次泵站故障,完成11次泵修工作,清掏河道垃圾24吨、泵站垃圾134桶,溯源排查排口14次,解决运行问题18起,为水生态环境质量的稳步提升提供了扎实保障。
项目的实施不仅依托“四统一”模式的高效推进,更得益于“按揭式”服务模式和“管家式”全过程服务的支持。这些模式通过明确责任、优化流程,为项目的治理和运维提供了可靠保障。
未来,产业公司水环境治理团队将持续探索环保技术的创新应用,进一步完善智慧化运营模式,为区域生态治理提供新动能。通过数字化与精细化的有机结合,助力水生态环境治理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