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情书,两地相思,姗姗来迟,四目相顾,无言相对,柳风相送,七夕相遇,八度相逢,久久相拥,十分甜蜜。“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七夕节少不了在海边、湖边、河边约会,然而河水变为臭水沟、湖水恶臭阵阵,势必会让约会大打折扣。
水资源缺乏、水污染问题是全球水环境面临的严峻考验,与此同时,工业废水排放量居高不下,水环境治理亟待改善。“
治水提质”成为水环境新一代的发展长远目标,如何在污水处理、黑臭水治理、生态水治理中赢得市场与突破呢?
长江经济带提速 黑臭水体治理前景广阔
长江沿线11个省份地域跨度广,不仅在经济发展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江沿线区域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使得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遭遇前所未有的压力,污水排放、饮用水安全、水质污染问题频频曝光,长江生态水环境亟待改善。2017年7月国家多部委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求,到2020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全面提升,河湖、湿地生态功能基本恢复,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
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和黑臭水体体量庞大,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和治理趋严的背景下,城市污水治理、黑臭水治理、长江水生态协同治理前景广阔。
2018 年各项环境政策更多指向碧水保卫战,包括城市黑臭水体、渤海治理、长江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等多项内容有望逐步展开。随着新《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河长制”、“湖长制”等一系列支持性政策的出台助污水处理行业挖掘无限的市场需求潜力。
治水提质 深圳走在前头
据了解,2018年是治水提质坚韧之战的关键期,不仅仅是水环境治理初见成效的突破时刻,更是 “三年消除黑涝”的更高目标能否实现的节点。以深圳为例,2018年深圳治水提质工作围绕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污水厂“双提升”、排污口整治、落实“河长制”及加快海绵城市建设等方面展开,重点表现在管网建设、河道整治、
黑臭水体治理及治污设施四大方面。2018年深圳全市共安排治水提质工程项目397个(其中续建项目272个),计划完成年度投资336亿元。其中,正本清源15项,投资119.1亿元;管网建设99项,投资85.4亿元;河道整治145项(135条),投资58亿元;治污设施68项,投资61.2亿元;防洪排涝36项,投资6.3亿元;水源保护34项,投资6.4亿元。